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03.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范文】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选自2012年6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
【典故出处】
语出《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用以察觉天时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
【典故解读】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这句典故,起源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它是现代“文化”一词的来源,“人文化成”也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句典故强调了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场景应用】
在当代,这句典故又可以表述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范文赏析】
范文引用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这句典故,从历史的纵深处表达了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铸造,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当代,更需要文化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来支撑。
04.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范文】
拓宽覆盖面,下活全域共建“一盘棋”。“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廉洁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这就需要充分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当地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久久为功抓好落实的一盘棋格局,利用文化、宣传、教育、旅游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行风整治、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选自2022年7月15日海报新闻廉政时评《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典故出处】
语出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奢靡轻薄的风气容易滋长,而淳朴敦厚的风俗难以恢复。
【典故解读】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在他14岁那年,右丞相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上书自陈,这就是《上刘右相书》。在这篇文章中,王勃对清明政治、扶植农桑以及选用贤才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是王勃对于民俗民风的观点,意在提醒世人,对于奢靡轻薄的风气应该防微杜渐,在形成之时就将其刹住,使“浇风”没有立足之地,让“淳化”之风大行其道。
古人对于风俗文化十分重视,认为风俗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通过移风易俗以求善治,成为古代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
后人常用这句典故告诫世人,警惕和制止轻糜之风的蔓延,培养和教化良好的风俗文化。
【场景应用】
在当代,“浇风易渐,淳化难归”这句典故常用于政治生态和廉政文化建设中,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奢靡的风气具有极大的惯性,只会越演越烈,一旦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辨风正俗,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让清风正气在社会中生根发芽、化风成俗。
【范文赏析】
范文的题目是《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剖析的是廉洁文化,文中引用“浇风易渐,淳化难归”这句典故,就从根本上表达了廉洁作为一种社会风貌、生活方式,本身不仅具备政治教育作用,更具有社会教化属性。因此,廉洁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好廉洁文化的自律、教化、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