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之间的战争,有时候实在说不出什么理由。或者是有理由,司马光觉得无可借鉴,于是只记载了事件。周显王十七年,公元前352年,秦国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其他诸侯国还出兵围攻魏国的襄陵城。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至秦灭六国前的秦国国内最高爵位,掌握军政大权。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秦国公孙鞅率军围攻魏国固阳,固阳投降;魏国把夺来的邯郸城归还了赵国,还与赵国在漳水之畔缔结和约。这一年,韩昭侯韩武任用申不害为国相。
申不害原来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后来学习黄帝、老子思想和法家的刑名学问,向韩昭侯韩武游说。韩昭侯韩武便用他为国相,对内整顿政治教化,对外积极开展与其他诸侯国交往。直至申不害去世的十五年间,韩国国盛兵强,迅速崛起。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韩武没同意,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韩武对申不害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就是想治理好国家。现在我是批准你的请求来破坏治国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让我要按功劳高低来封赏,现在你却有私请于我,我该怎么办呢?”申不害便离开了自己的官邸,另居别处,并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司马光还记载了韩昭侯韩武的另一件事,来说明作为国君该怎么处理赏罚这事。韩昭侯韩武有件破裤子,让内侍收藏起来。内侍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韩昭侯韩武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周显五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军和魏军在彤地发生遭遇战;赵国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与太子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奔韩国。二十二年,公元前347年,赵国公子赵范袭击邯郸,未能取胜却被杀死。二十三年,公元前346年,齐国杀死大夫田牟;鲁国鲁康公去世,其子姬偃即位为鲁景公;卫国把自己的爵位降低为侯,臣服于韩、赵、魏三国。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诸侯在京师举行会议。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国国君为诸侯之长,各国都来致贺。秦孝公命令公子赢少官率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举行会议,以朝见周显王。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齐国成侯邹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战功,便派人拿着十金,去集市上算卦,问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将军率军作战三战三胜,现在想取代国君,是否可行?”等到算卦的人出来,邹忌下令把他抓住,准备报告齐威王。田忌无法说清楚这件事,于是率他的部队攻打国都临淄,想抓住邹忌,但最终没能取胜,只好出逃到了楚国。
邹忌是历史上算是比较有名的人物。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说,邹忌又作驺忌、驺忌子。齐国相。事田齐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讽喻善谏见称。齐威王继位后,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诸侯并伐。他入讽威王,喻以妻妾亲私与琴音清浊、和谐,使威王纳谏。威王乃下令群臣吏民,有能面指王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于王之耳者受下赏。邹忌以此得威王赏识,被任为相,后封于下邳,号成侯。主张选贤任官,修订法律,以监督清除奸吏。后与田忌不睦,迫使田忌出奔。约死于宣王初年。
出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曾入选中学课本,讲述了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这篇短文塑造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以及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然而邹忌在处理国家大政和同僚关系上,却不见得那么有才。
在周宣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庞涓率魏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有心救韩,便问大臣们早救还是晚救,邹忌却建议“不如不救。”等田忌围魏救韩成功,立了大功,邹忌却又嫉恨人家的战功,设计害田忌,迫使田忌作出了攻打临淄的不智之举,最终被迫出走楚国。好在齐宣王继位后,得知田忌是被陷害的,将田忌召回国内官复原职。
现将《邹忌讽齐王纳谏》附录如此,这实在是一篇好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