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读书会有个东西啊,划关键词环节。

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经历理解来划重点。

洋和元默很稳定,也一致,自我教育,环境,协调。关键词相对基于客观,最后我们讨论下来几乎大家确定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词,认可它们其实是重要因素,只是自我教育到教育在讨论过程中达成了一个提升。

桃和春有略大的变化,关键词的划分基于个人感受的多,如桃的命运,和一部分,春的一部分和尽可能。分别是有一些投射个人行为的东西在里面,不是说其他人就不投射自己的东西,只是这种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两人的相似都觉得是一部分作用,区别是桃相信和尊重个人命运部分,是每个人自己的,界限是很清晰的,界限的清晰也可能会有一些显得“无情”,这是桃常常觉得自己的无意识部分;春的尽可能,如洋说的接纳不完美,与桃相反刚好是因为界限不怎么清晰的,会过度,圈出这个词,说尽可能,不去去过度。“环境”其实是默认的,“协调”也是默认的,那是肯定的,自然不圈了。而“命运”和“一部分”对大多数来说默认的,不需要来强调,那是修饰关键词的,不是关键词本身。

经过讨论,大家慢慢明晰,喔,是这样,是那样。



读书会回顾:

昨天我们园内的老师一起运用七步读书法共读了鲁道夫施坦纳先生的一段经典文字:

“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老师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短短的几句话,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一起品读,表达,探讨,各持己见或形成共识,从华德福谈到蒙氏,再到传统文化儒释道对于教育的表达,各自利弊,不一而论。

在整个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我们,带着各自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理解,因了这种坦诚的沟通与表达,让我们对这段经常见,却未必明了的经典话语,形成了更深入的的认识。

最后我们把经由读书会过程而在内心升起的领悟和感受,共同创造了一首诗:

教育的结果

最终

都只能依靠自己达成

所有的发生

都是一个契机

每一个苦难

亦是一份礼物

幸福

是一串碰撞分享的花火

我 一直在寻找

直到

走到

那一片光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