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感觉自己不聪明,学习上常常往后预习。在上初二的时候,一次语文课我往后翻看发现,有一篇大约300字的一段课文要求背诵,我利用2次早读时间,把它用普通话流利的背诵了下来。第二天的语文课上,还有20分钟下课,老师说,让大家读背这段课文。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老师说:“停,有谁能背下来吗?”我举手了,只有我一个人,大家都齐齐的用怀疑的眼光看向我,大家都为我捏把汗。(我当时有点害怕了,心想:背不出来可咋办?)老师说让我背给大家听。我站起来后,用普通话一口气背了下来(那个时候,还没有要求,请讲普通话,),大家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都为我鼓掌,老师说:“背的好”!要求大家第二天的语文早读课后,都得会背。
我很腼腆,这是我第一次“出风头”,还全部背下来了。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举手后,我瞬间就后悔了,怕我“吹大了,下不了台”,还好“大步流星”般的完成了。从那以后,同学们都把我当“学霸”,实际上哪有“学霸”,都是比别人背后多付出的结果。勤能补拙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凡事有规划,事到不慌张。胸有成竹在,镇定自然如。
“笨鸟”提前多加练习飞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到“赛事”来临时,自然气定神闲的轻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