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病中,卧床再读陶渊明。那武陵人,缘溪行,忽见桃花源,花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阡陌田园竟隐藏了一群因先人避战乱而遗留的乡人,他们在那里不知世事变迁,朝代更替,只为单纯的为生活而生活,不为负荷重,不为战争苦,不为世情繁杂的淳朴又简单的生活。那是多少人心灵中一方净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读出他清秋东篱下的菊花香,看见他荷锄归去,豆苗打湿了裤管。喜欢那宁静安乐的与世不争。那是多少文人与雅士,仕途违和的官吏们的归隐梦。
归隐,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解释为避免伤害,过起一种低到尘埃里的生活。那是魏晋陶潜对当时国家政权的失望,在南山下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生活现状和憧憬。
归隐,或者说是一种厚积而薄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仗剑江湖。
《神雕侠侣》有一段对小龙女在古墓里的隐居的描写。“原来这活死人墓虽然号称坟墓,其实是一座极为宽敞的地下仓库。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载方始建成,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山陕一带的根本,外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耳目;又恐金兵终于来攻,墓中更布下无数巧妙机关,以抗外敌。义兵失败后,他便在此隐居”有人猜测小龙女就是王重阳和女侠林朝英的女儿,那冰清玉洁的女儿家因何就终年隐秘在那千年的冰寒古墓里,练就一身盖世武功只为再次出山能抵挡家仇国恨。当她和杨过两人参加襄阳之战,华山第三次论剑后,杨过断臂,小龙女身中奇毒两人为避开郭襄的纠缠决心归隐江湖来到了绝情谷,没有找到医治小龙女的毒伤的解药,杨过再次携小龙女找到西域阳顶山的白驼山庄,不知终老何年。他们的隐居生活也是令人心生多少的向往。
今年暑假的时候和妹妹慕名到一处山村,因交通极度不便,上山十里皆步行,终见一八十年代风格建筑的村落,泥砖青瓦的三层小楼鳞次栉比而建,总共十几户人家,村里仅剩一些耄耋之人躬耕田陌,鸡犬相闻,村人热情待客,坦诚无妨。问起何以为生,种谷种菜,兼养六畜,老人都有养老金可以满足日常所需,仅有食盐肥皂和洗涤剂要在山下购得,都是儿女们外地回乡时帮忙带回。
村中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水清澈透明,两岸长满石菖蒲,洗衣石有序而放,让人陡生余生就此将身心在此安放之念。枕山风明月,听蛙鼓虫鸣,披蓑独钓,荷锄伐薪,溪边浣纱,煮雪烹茶,或邀知己二三人,谈诗论词,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洗手作羹汤,与夫婿携手,养一双小儿女,安享人间平淡岁月,无惊无宠过一生,岂不快哉。
自古以来,归隐的思想是一种对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自我保护,中国的道家哲学思想把归隐分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其强调的都是在心灵的净土里能独善其身的宁静,大隐隐于市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在充满勾心斗角的政治生活中,能大智若愚,不与世争,不与世浊,保持清静幽远的心境,才是最高的隐者境界。
好梦易醒,终是离不开十丈红尘。归隐是心中不灭的梦想,在人情凉薄的世间,寻找心灵的净土将灵魂安放,这大抵是许多人返璞归真的相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