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部电影6月8号上映,现在看基本处于下线状态,票房1亿多点,算不上高。
电影的色调及宣传让人想到文艺片,既然是文艺片,票房想有多高是很难的。如今的电影市场,能获得高票房的电影类型第一是喜剧,其次是映后引发讨论激烈且整体评价不错的其他类型。
导演龙飞以前也从未听过,介绍说这是他第二部长片,之前还有一部叫《睡沙发的人》,好像并未上映过。
主演胡歌和高圆圆,宣传片里看到胡歌便想到他之前的《不虚此行》。
同样的是:胡歌继续扮演了一位不成功的文艺青年,都是做编剧而未成功的角色。
区别是:相比《不虚此行》,这部电影里的角色相对更积极乐观一些,或许是因为在这里,他勇敢的选择了逃离北京回到了老家,而不是假装混得还不错,在家人面前报喜不报忧。
另外电影的整体风格也大为迥异,《不虚此行》冷色调居多,而这部电影主要是暖色调。
当然,区别还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电影看完我发觉比我想象中要好看的多,打分我会给8分。以下有剧透,谨慎使用。
电影的前半段看起来是吴迪因混不下去逃离了北京,之后机缘巧合遇到了高中同学冯柳柳,冯柳柳自己在拍纪录片,和吴迪一番交流后想把他作为纪录片主角。
吴迪本来无所事事,因冯柳柳鼓励劝说开始自己拍电影,电影的故事便是自己写的剧本。
这时电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吴迪面对的生活,一部分是他导演的戏。其实还有一部分,冯柳柳纪录中他的生活。
我们看到,在现实中吴迪回来啃老是事实,但并非懒散堕落。本来冯柳柳纪录片是想记录吴迪为何回来,之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鼓励他自己做导演算是日常中的升华,不然一个普通人的纪录片没人会感兴趣,最后一句话是她领导说的。
只是拍摄途中遇到了意外,吴迪的妈作为他电影中的女主意外离世,她的离世影响了冯柳柳。冯柳柳深度介入了吴迪的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记录他们一家人。
没想到冯柳柳没有继续拍摄后,她的领导把原本的客观记录剪辑成了完全另一个样子,在她领导的剪辑下,吴迪变成了一个眼高手低,好吃懒做,在家啃老的大龄无业青年。他母亲的死都是因为被他压榨。
纪录片获了奖,吴迪被骂成了筛子。原先他妹妹对他的评论是另一件事,却被剪辑成了另一件事。
我想看电影的人都会感到,原来客观的纪录片也是可以如此的不客观。
我本以为吴迪会找冯柳柳算账,没想到下一幕冯柳柳就提了离职,并决定去北京。一个吴迪逃离而冯柳柳却充满向往的地方。
冯柳柳和吴迪我以为他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感情故事,但电影没给我这样的预期,冯柳柳再次出现时已和一位男子在一起,而那时吴迪做了出租车司机。他们互相发现却装作没看见,而冯柳柳何时从北京回来并没交代。
剧情整体看起来轻松明快,很多地方都带着细微的幽默,这种幽默很具体细微,就像日常的生活,而且四川话本身就带着非常浓重的生活气息,一点不让人觉得沉重压抑。比如冯柳柳说吴迪,你是中年人,你还比我大两个月。而吴迪回的是,你还记得我生日?冯柳柳一时无言,而吴迪偷乐了好久,连回去的路上都兴高采烈。
从细微中能看出,吴迪对冯柳柳有好感。而冯柳柳只是对他好奇,这种好奇是源于她工作的性质,想从吴迪身上挖掘一些她想拍的素材,大抵是没什么爱情之考虑的。
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或许更多是通过吴迪妈妈之口,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活的本质。也通过吴迪爸爸之口,在思考一个人和梦想之间的关系。
人如何生活,归根结底不在于外界的声音,而在于自己的感受。
人大多都有梦想,后来就慢慢丢失了,生活就是这样,梦想不能填饱肚子后,就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月亮。这是人生的无奈,也是生活的无奈。毕竟能实现梦想的也是少数人,或许真的是天分和运气都来才行。
但是,但是后面的话吴迪的爸爸说了什么?或许是,即便生活有很多无奈,该追求还是要追求一下自己的梦想,否则只能在回忆里慨叹,要是那时我。。。现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