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践行者、和一个立志要终身成长的人,我最近发现「极简主义」和「个人成长」之间,也可以产生一种相辅相成的联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极简主义」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断舍离」: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而断舍离只是达到「极简」状态的一种手段。
极简主义的核心原则,就是把没用的事物减少到最少,生活里只留下必要的东西,让自己彻底实现「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
在践行极简主义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尽量剔除那些自己当下不再需要/不再心动的东西和事物,比如一年穿不了几次的衣服、包装还没拆过的新书、一段已经过期的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地挖掘自己到底是真的需要某样事物、还是被欲望或其它的心理因素驱使。不断地对自己提问,恰好是一场发现「自我」的旅程。
扔完东西后,有可能会发现自己留下的都是特定的一些东西,通过分析这些与自己接触最亲密的东西,也能了解自己的性格。
比如我自己在整理完衣橱之后,发现留下的都是些黑/白/灰的基本款,没有什么出挑的花样和版式。即使偶尔买回来一件设计抢眼的衣服,最后也没有勇气真的穿出去。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还是会追求「不出错」。
在了解自己之后,如果想要进一步改变自我,也可以从改变身边的物品开始下手。我身边的那些销售人员,都舍得花大价钱给自己配置好质量的西装、手表,为的就是向客户传达出一种「专业可靠」的信息。否则面对一个穿着邋遢的销售,大概也很难让客户相信他们能够做出业绩。
所以,极简主义不仅仅是「扔东西」和「不买东西」,更是一种帮助我们发现自我和重塑自我的方式: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让我们知道可以从哪里开始改变自己。
相关文章:
不懂极简主义的真谛,扔再多东西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