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里,七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生产队了,那里的住户和房屋的数量碾压我们村子几条街。外人称我们村子为山林组,横竖不过两三排房子,十来户人家而已。七队就不同了,那儿有集体食堂,有中学,在年边,我们可以想象它热闹非凡的样子。其实,环绕着我们村子的还有八、九、十队。八队太远了,九队太近了,也太熟悉,而十队人口又太少,只有这七队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从公路边的一条大路进入村口,有一片梨园常常吸引着我们儿时的目光。我们村附近的白门楼也有一片梨园,不过那梨子是葫芦型的鸭梨,相比七队梨园里的青皮圆梨子还是少了些味道。我们家有位亲戚住在七队,队里分梨子的时节,亲戚家也会送些梨子给我们,这让几个孩子每每一饱口福。
那时候周边的乡村经常会放电影,七队因为是一个大队,放电影的机会尤其多。每当听说晚上七队有电影看,我们就会像过节一样兴奋,到了晚上,跟在大人的屁股后兴冲冲地往七队赶。什么《今夜星光灿烂》呀,《红楼梦》呀,《黑三角》呀,《少林寺》呀,这些电影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上初一是在七队的三分场中学念的,班上当时有许多七队的同学。瘦高个的钟家平白白净净的,常常不合时宜地拖着两条鼻涕虫。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点名让他读古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么简单的两句诗,这小子竟然有字不认识,将“恰恰啼”念成了“哈哈啼”,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张国胜是个调皮蛋,平时喜欢在人家菜园子里偷根黄瓜,偷只西红柿什么的,一语不合就与人打架。他父亲责备几句,他便恶语相向,甚至要对他老子动粗。他无心学习,一心贪玩,让他在校当政治老师的姐姐头疼不已。
李泽武是个大个子男孩,明显比同龄人成熟许多。他嗓门大,喜欢与人争论。有一次农场的电视台播电视剧《再向虎山行》,因为片头的虎字是繁体字,加之剧情里多次出现“佛山”的地名,这位仁兄便误以为“虎山”就是“佛山”,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那时候学校里做广播体操,几百名学生排满了操场,随着广播的口令做着统一的体操动作,那场面蔚为壮观。有一天大家正在做操的时候,泽武同学忽然倒地,嘴角流涎,五官挪位,身体抽搐不已,大家一时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们很快走过去察看,知他是羊角风犯了,正欲送他上医院时,几分钟后,他却恢复如初,像个没事人儿一样。
赵贵阳家有台老式收音机,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里吃完了饭,我们便会赶去他家听收音机,他也早已给大家准备好了板凳。收音机里播放的是单田芳老师播讲的评书《明英烈》,讲的是朱元璋和他的几位结义兄弟打天下的故事。单田芳老师讲得绘声绘色,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直到播讲到那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时,我们仍沉浸在故事中,离开贵阳家,恋恋不舍地往学校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