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那一份难堪……

为期两天的期末考试,7月2日下午结束。

这次期末考试从试卷难度上看,普遍感觉比往年简单一些。或许是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或许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咋什么事情都让“疫情”背黑锅。——反正“社会”试题比较容易,这是真的。

容易的题能不能考好?倒也未必。

像7月2日上午考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应该说是最近几年来最简单的试题。但结果,照样惨不忍睹。(以下是电脑公司提供的本次考试区域内各学校的学科数据。总分折算成25%统计)

这样的成绩,愧对WY父老啊!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学科在目前来看,差不多是被边缘化的小学科,不被人当回事。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来,我的同事中,还有人拿“主科”“副科”说事。我也是醉了。理论上说,像《历史与社会》关系到学生素质,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课程,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沦为“边缘小学科”的境地。但现实却相当的残酷。那些所谓的“主科”,可以挤掉正常情况下的音体美劳这些课程,可以同一天上两节甚至更多的课,“霸主地位”一目了然。——并不是说主课老师做得不对。相反,我觉得老师们这种自发的教学热情应该得以赞赏。但问题是,《历史与社会》这样的或许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学科,光一周三节课,是不是显得小器了一点。——能稍微“大方一些吗?”——倒并不是让你们给增加课时数,我的意思是,给这门学科以应有的“尊重”,可以吗?素质教育背景下,连体育都是中考科目,连音乐、美术、实验等都是考查科目……所有的学科,还有“主科”“副科”一说?如果这样的话,干脆把这些个副科拿掉算了,全让主科们上吧!问题是,你敢试试?

二是,所处区域的“另类操作”。按理,因为疫情,二月初开始全面上网课,这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所谓的“全面网课”中,不包括“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这两门课。也就是说,长长两个月的网课,跟这两门“小娘生的”学科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知道这个“指令”是哪个不吃饭的家伙提出来的。简直误人子弟嘛。一直到4月下旬,疫情大致被控,情况大体正常,学校恢复上课后,这两门学科才借尸还魂。换句话说,“用半个学期的时间上完一整学期的课。”到最终,课倒是上完了,但几乎没任何复习的时间,对于期末考试,我的那些个孩子们相当于裸考。所以,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相信我的同事们,应该也是这么个情况。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一直到现在为止的最近三五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因为某人的个人原因,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并因而导致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出。据中心小学的官方数据,本届初二在“小升初”环节,共流出优质学生56人。……不能说这56人都是“最好的”,但不管怎么说,明年的中考这些孩子大多都应该是“一段生”。而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校总分的第一名YYY同学,居然是来自二小(也就是早先的“闻堰民工子弟学校)却是不争的事实。——并没有看不起二小的意思。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某一个班级中,班级前十位,居然有七人是外来民工子弟。这能不能说明问题?

……

尽管我不需要背锅,但这样的成绩,再怎么说,都有一种“愧对WY父老”的感觉!很难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