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序:今天是《稻桿經》的第二講,師父主要講了《稻桿經》的發起因緣,並針對【生命的起點和起因】,目前存在的幾種主要觀點進行了描述。
師父所講文字版::
那么这个因缘经(《佛说大乘稻杆经》)最开始的起因,我们先说说。就是佛在有一次,在稻田旁边看到了稻杆,看了这个稻桿,就说了几句话:
若见因缘,即见于法;彼若见法,即见于我。
(原文:“若见因缘,彼即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
就是说你见因缘就是见法,见法就是见我。那麼我们怎么见佛呢?见因缘法就见佛了,这是一个起因,所以说这个内容的时候,就是依所见的一个很平常的事物——稻杆,为开端的,为起点的。
所以佛法很深的道理都在于我们浅显的、日常的生活当中,并不离得有多远多远。只是我们没有这个佛法的指导、引导之前,不认知,不了解这个层面,一旦了解的时候,那也是不复杂的了,也是简单的了。由此说了之后,然后再由舍利弗去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一重一重剖析,这个就是本经的发起因缘。
那当然呐,我们了解发起因缘,了解这些基本层面的时候,也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说,经典的意思这么一讲,也就是很简单的了,也不复杂了,也很明确了,可是为什么要那么强调呢?然后进一步解说、阐述的时候,又变得复杂起来了呢?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入门的时候,它不可能很复杂,它必须是容易而又浅显的,你才可能入手,不然的话,一般不容易入手;中间的阐述慢慢的建立,它一定是很多的内容,会很丰富的,也会很复杂。如果一开始就要你去涉入,去了解,那就觉得千头万绪,纷纷繁繁,简直没有办法抓到这个边际,抓不到。
那么经过一番的了解,这个时候才是由最开始的真正简单,到后面由博返约,能够将所学的综贯起来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不简单了。可是这个时候呢,在你的认识上、了知上、了解上是非常清楚的,这个是举一而得十的,这个时候就是很完整的,也很简单,不复杂,所以它有这么一个过程。
在过去的法成法师的这个讲解当中,它是叫做《随听疏》(《大乘稻杆经随听疏》唐法成撰),先依过去的那种悬谈,就像天台宗它讲一个经典的时候,开始都是要悬谈。悬谈就像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说概要、纵览这样的一个形式,那就是辩名、辩教相、标宗等等,就是一重一重的分别。
那么里面呐,这个《随听疏》还讲到本经之所宗,就是以大乘为宗的。那么“宗”,就是一家当中最彻底、最高的认识,最高的观点,那就称为“宗”。那么就有内宗,有外宗,外宗就是种种外道,《随听疏》当中解释为十六种外道,那是依《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内容来讲的。
那今天我们这里先就不讲那么多,只概略地讲两类:
1物質化的斷滅見
一类就是现代受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产业革命开始,物质科技的蓬勃发展。今天我们工具制造日新月异,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天上飞,河里游,地上跑,好像无所不能,这个就是自然科技带来的一种物质层面的极大的改善。所以多分的人,就接受了自然科学的观念,认为这个宇宙啊等等是物质化的,精神它是依附在物质层面,多数人是这样一个观念。
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好,传统的、过去的这种精神认识、心灵认识,就没有以前那么稳固,这是一个层面。所以就接受,比如说物质慢慢演化,然后多分子物质,然后形成生命的最初开始,最后有人的进化,这么一个观点;那么物质消散了之后呢,什么也就没有了,人死如灯灭。这是一类主要的观点。
2神造論的精神決定體
另外一类主要的观点呢,就是“神创论”的观点,神造世界的观点,认为由一个神,或者是某一个精神力量造了这个世界,形成了这个世界。
虽然有一般的物质科技的这些观念,可是有一些人呢,还是接受,还是认为是这样的,乃至于用种种其它的道理来证明这个层面。
那么依佛法的观点,依佛法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不是。既不是物质化的断灭见,也不是“神造论”的一种精神决定体,由这个大自在天,或者是由神来创造了这个宇宙,创造了人等等这样的一个观点,不是这样的。依佛法来讲呢,是缘起的,因缘生因缘灭。无始以来,乃至于未来都是,精神也好、物质也好相应的缘起变化,这么形成的。
这里不解释那么多,就是这个十六种外道的戏论。
内宗的话,分大乘、小乘。这里标题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那就是说的是大乘之义。不同的就是佛法说缘起,缘起义是佛法里面的核心道理,所以这个是相应的归宗,也就是佛法的宗义、佛法的观点是什么样。
确实啊,从人的生命意义来讲,在种种的日常琐事生活之后,你的心沉潜下来,仔细想一想:
人活着为什么?
人究竟要怎么样的一个方向作为走向?
这个时候,对于生命的起点、生命的起因,就会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明确的了解。
这个时候才会讨论到,到底是只是物质的一堆而已呢?还是神造的呢?还是依佛法里面所说的缘起观,如是观察,如是了解,建立生命的这个事实相应的论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