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书相识或许是命中注定。
互联网是丙烯颜料、超轻粘土和油漆构筑的泥潭,它太美丽了,深陷其中却足以使人致命患病,而我从幼时被家人不管不顾开始就深陷在这个泥潭当中。它给我带来了快乐,但却相应的让我对它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产生了严重的依赖。而经历了退学、辞工、社会的毒打、重重磨难下的我意识到自己应当作出些改变,于是我开始搜寻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方式,而这,成了我与简书相遇的一个契机。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昔日的网瘾少年早已大变活人,减去了体重、养活了自己、更戒掉了网瘾,开始专注在纸质化读物中寻找乐趣。知识面的拓展更使得社交圈狭窄的少年渴望有一个地方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少年回到了网络当中,但与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少年有十足的信心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号颜料盆做出精彩绝伦的画作来。搜索引擎上的一行小字,拉着他的手,走入了简书这个大家庭中。
虽然我有十足的信心,但实话说却没什么勇气去发表自己的文章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最开始使用简书的一段时间,我只有去点赞他人的文章,不敢评论,更没有勇气把自己洋洋洒洒写的一通屁话交给看客评判,最后文章全部烂在了草稿箱,成了孩童的日记,不敢公之于众的幼稚的隐私。“空瓶子和满瓶子都不会发出声音”,很明显我只会是空瓶子,于是我选择再度离开继续深造,与简书的初次见面以草草告别擦肩而过告终。
往后的时间,我在社交软件里加入了一个小型闲聊群,结识了不少好友,有一天,他们开始聊起时政,我则默默窥屏旁听,聊到最尽兴的时候,一位朋友突然问起我,“xxx,你的看法如何”。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零零散散的说出些自己的观点,他们却也包容我,耐心的听着我讲些幼稚的话来。之后,每当群内有什么讨论话题时,总会有朋友突然问我“xxx,你的看法如何”,如此往复,我发现我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渐渐可以提出些新颖的看法,堵住他们的嘴。我意识到我缺乏的只是往玻璃栈道踏下第一步的勇气,只有踏入第一步,才能有第二步、第三步...就像孩童牙牙学语,只有发出第一声,第二声,才能渐渐学会汉语拼音声韵母,学会汉字读音,学会说话,学会唱歌...于是我转回了简书,开始在朋友的牵线下试图发出第一声呐喊。
这便是我和简书的全部故事,尽管如今我还是没说出什么像样的话来,但感谢简书提供给我一个尝试的空间。我会在这里留下属于我的笔画,至于这笔画是某某到此一游还是刻在石碑上的铭文,就等未来再辩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