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的农村,典型的粮食之乡,满眼望去尽是无垠的平原和麦田金黄。小时候,家里是粮农,我家地少,约摸只有三亩地。之前姥爷是供销社职工,后来赶上国企倒闭,下岗潮姥爷就失了业。失了业因为之前是职工,是城镇户口,农村就不在允许“有地”,村里是不会给分地的,所以那时候的下岗工人也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好在我姥姥农村户口,这才分度一亩三分地,后来增加到两亩。我家从来也不是粮食大户,有的一家人都种一两千亩地(自己的加承包的)。
因为家里有地,我虽没种地但是与土地也有很深的感情。
一年之中四五月份时,槐花大人们会手拿自制镰刀后面背一箩筐摘槐花。槐花洗净沥干,撒上薄薄一层面粉,放食用油和小勺盐,开水蒸上8分钟,然后抖散配上农村自制小料汁(蒜泥、香油、辣椒油……),那味道总是让人馋涎欲滴。
除此之外,还有蒸榆钱、香椿炒鸡蛋、马齿苋炒蛋……特色农村美食。
每每从城市回到儿时家乡,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或绿油油或金灿灿,瞬间心旷神怡,我想也正是这宽阔无际的麦田,使得在这片土地长大的人们,心胸宽阔、勤劳朴实的品格吧。
从我记事起,大人大部分都是种的粮食(小麦和玉米)听大人说,国家有任务,有粮食红线,自己一小块地种经济作物还可以,如果地里全种成经济作物,村长是会去家敲门做思想工作的,说国家的粮食红线不能动……诸如此类的话。小时候不明白,听到了也是打个哈哈自顾自的玩去了,现在长大了,有时候对此会有一小股失落感,为了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饭,河南付出了很多,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的躯体,总要有“手”去干活,有“脚”去走路,但网上很多人网暴河南,作为河南人也很无奈。然而跟伤感相比,更多的是一种自豪,自豪自己生在“天下之中”,自豪正这片土地养育了土地上的父辈,也为全华夏儿女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六月的金灿”,六月初大约是收麦子的季节。如果此时你站在一望无际的田垄上,眺望着金灿饱满的麦穗,心里也会有种丰收的喜悦,(饱满的麦子让人满心欢喜)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主产区有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其中,河南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
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等省。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
约摸到了十月,地里的高粱也就红了,我暂且把它称为“十月的红”。而不管这“六月的金灿”还是“十月的红”都是天地之间的“浪漫”。此时此刻我就是这“天地浪漫”的经历者和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