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管还是理?侧重点在哪?还是科学地融合?校长在直面管理问题,直面团队的时候,直面学校、直面社会问题时,靠什么来理清自己的思路?妥善地处理诸多问题。 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妙招?
当然没有,而大家似乎都在苦苦寻求一一求人,求专家学者,求自己脑洞大开。 代蕊华教授提醒我们:领导与情境要相适应! 当然,这里的领导其实就是对校园管理。
我们一起深思:管理校园,到底是强化工作行为方式,还是关注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我们从人管,到制度管,到文化管距离有多远? 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各校纷纷起动起身起立,起跑,起飞……当然,我们更期待学生的个性化变化和发展,实现我们人文的自信!
谁能想到,课程改革也在倒逼管理的改革。倒逼更多管理中民主的实现。不然的话,旧式的课堂、管理必然会阻碍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倒逼让大家醒悟,让人反思。我们在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道德主义的领导艺术中怎样游刃有余?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基调,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旋律,还是两者兼顾,各取其长!还是有道家、墨家等思想的交融。
终于,从个人管理走向共同管理,从个人领导走向共同领导一一思考管理、领导的优化和升华! 陈玉琨教授提醒我们:对人的关心只能靠心灵的碰撞,我始终认为爱心只能靠爱心唤醒,诚信只能靠诚信引领。如果沒有校长、教师的爱心,要唤醒学生的爱心是空洞的、不可能的。一个虚伪的教师要培养诚信的学生是天方夜谭。 对学生的爱需要唤醒,对校长更要。对老师更要唤醒。
刚刚看一则题目:像对待领导那样对待自己的父亲。对爱心的呼唤,对孝道的细节期盼不言而喻!呼唤真爱,都该!爱,需要点燃。 朱自清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他在文章中谈到,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
对教育如此,对管理呢,到底是管还是理该因人因事因况而智慧处事,灵活应对!两种风格,不可简单复制粘贴,需酌情处理,并将此看作是目的!
班主任发飙了,一名校长迟到二分钟!
看来从管理到人文情怀还有距离一一上课了!
(后来女博士也当众自我解嘲了,为她的性情和纪律意识的把控,其实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