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习穿衣搭配的时候,认真地读过这本书。当时大概扔了将近十大包的衣服,对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进行了整理,可以说是有很大的飞跃。今天的晨读算是进行一次复习,温故而知新。
1、想象理想生活。
每个人回家的时候都会想象家里面目前是个什么样子。
进门的时候鞋柜周围是干净的,没有摆的乱糟糟的鞋子。鞋柜上摆着照片、花瓶,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
小朋友在客厅里玩玩具,虽然到处都是他的玩具,不过一会儿肯定要收拾干净的。茶几、沙发、书架都是整齐的。
卧室床上、床头柜、梳妆台没有杂物,看上去一片利落,一片清爽,赏心悦目。
如果到家的时候不是我想象的这个样子,我会自然而然的把它们都收拾到自己想象的样子。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思想变了,行动自然就有所改变。
想象理想的生活,最大的好处就是促使自己能够动手去实现。
2、不心动就丢弃。
这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收拾的时候,每拿到一件东西,心里都是有感觉的,开心、欣喜,或者嫌弃、无所谓,根据内心的感受和身体的反应,自然就知道该保留什么,该丢弃什么。
当时收拾的时候,我还保留着从高中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衣服。每次扔东西总有一种罪恶感,好好的衣服,又没穿破,怎么就扔了呢?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在无形之中,这些鸡肋给我们带来了负担,既占地方,又耽误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很好的为我们服务。这本书告诉我,如果不是心动的东西就处理掉吧。送给别人或者送给回收站,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天用到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感觉真的很舒畅。
3、固定摆放位置。
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室友会调侃我,生命中有1/3的时间都在,找东西!
乱放东西的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当然想改掉这个习惯也无法一蹴而就。
把固定的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真是解决找不到东西的好办法。
现在不光我是这样,我的家人也这么做,特别是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养成固定东西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的好习惯,对他来说也是建立规则的一种方式。
建议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