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1231】2024-12-20
致沅弟
同治元年1862四月十一日
沅弟左右:
李世忠穷困如此,既呼吁于弟处,当有以应之。三千石米,五千斤火药,余即日设法分两次解弟处,由弟转交李世忠手。
此辈暴戾险诈,最难驯驭xùn yù(驯服驾驭)。投诚六年,官至一品,而其党众尚不脱盗贼行径。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殖如粪土,当穷窘是,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淡,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百姓争讼,而实在吾辈辖境,及来诉苦者,必当剖决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
水师独攻金柱关,恐难得手,不如不泄此机,待陆兵渡江,再行下手为妙。
少荃于三月二十七日谕旨饬署苏抚。广东督办厘金,放晏端书,以其为戊戌同年而派。朝廷之用心,良可感矣。
评点:驾驭悍将与密保李鸿章
在捻军大炽苏皖豫一带时,有一个名叫李兆受的豪强崛起于安徽霍邱,部卒有三万之众,攻城略地,与捻军相呼应。
咸丰八年,李兆受投诚清廷。清廷将其部卒改编为“豫胜营”,封李为营官。李从此改名为世忠。李之军饷不从朝廷领取而靠自己贩卖盐来获取。李为人强悍跋扈,为争盐与苗沛霖(1798—1863,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原为塾师。1856年,在乡举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后势力日盛,裁留两淮钱粮税收及厘金,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次年,投靠清将胜保,后又随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围攻捻军、官至道员。1860年,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将翁同书、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军驱逐安徽。1861年举兵抗清,被太平天囯封为奏王,1862年暗中降清,诱捕英王陈玉成献胜保。旋又举兵反清,1863年,苗沛霖在安徽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后,为部下所杀)多次械斗,亦因此结怨于湘军。
在曾氏的眼里,李虽为一品衔提督,但始终是各异类。相处之法,与其他从太平军、捻军中投降的将领是同样的:宽在名利,严在礼义。也就说,在钱财和官位上,可以大方地给予,以便笼络,在情感上则严守亲疏之分,不与之多往来。当年那些从敌方营垒中投降湘军的人员,若看到曾氏的这封家书,不知作何感想!
曾氏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军,除开李是安徽人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原因,那便是李是他真正意义上的门生。出自农家的曾氏,十分看重旧有的联系对新组的团队的作用。细细分析早起湘军营哨官,大多都有血缘、地缘、业缘的关系。
李出身翰林,又有过多年带勇的阅历,能办事,已积功保至道员,再加之师生这一层关系,应该说,李是曾氏心目中最合适的统领人选,曾氏在李及淮军的身上寄予很大的希望。无论出于军事形势的需要,还是为了笼络李这个志大才高的新秀,使之成为自己真正的心腹,曾氏都必须对李格外提携。就在李组练成军开拔沪上的前夕,曾氏在参劾江浙两省的巡抚薛焕、王有龄的同时,附件密保李鸿章:“劲气内敛,才大心细,若蒙圣恩将该员擢署江苏巡抚,臣再拨给陆军,便可驰赴下游,保卫一方。”
李鸿章抵达上海十七天后,便接到朝廷命他署理江苏巡抚的上谕。
在此之前,左宗棠替代王有龄做了浙江巡抚,曾经做过曾氏幕僚的前吉南赣宁道沈葆桢接替毓科做了江西巡抚。现在,大江南北由曾氏节制的四省巡抚,或为曾氏故旧,或为曾氏幕僚,或为曾氏门生,总之,都是曾氏所可信赖所能指挥的人。就连提供湘军饷银最为重要的广东省,也都委派曾氏的同年晏端书去督办厘金。军政大权高度集中,人生安置了无隔阂,曾氏迎来了与太平军角逐以来空前未有的利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