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锁家门,沉浸于宁静的日常,此刻的幸福,任世间纷扰也难以触及。有人曾言,岁月如门,悄然间划分了人生的两重天。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曾热衷于向外张望,怀揣着对广阔世界的无限憧憬。当人生步入下半场,历经风霜雨雪,积累了岁月的沉淀后,我们渐渐领悟:门外的喧嚣与繁华,终究只是外界的幻影;而门内的宁静与平凡,才是我们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人生终归是向内的回归,是逐渐摒弃浮华,追寻生命本真的过程。人到中年,记得轻轻合上那扇门,将全部的心力聚焦于门内这片宁静的天地。在这里,你人生下半场的幸福,正缓缓绽放,刚刚开始。
01关上门扉,珍视此刻的生活吧
在20世纪初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引人深思的习惯——每当他走过一扇门,总会随手将其关闭。朋友们的疑惑之情溢于言表,对此他回答道:“当你轻轻合上那扇门,你实际上是将过往的一切留在其后。如此,你便能够挣脱束缚,迈向新的人生。”
现实之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回首过去。有的人沉溺于往日的荣耀,难以自拔;有的人沉沦于昔日的遗憾,无法释怀;有的人则深陷于往昔的伤痛,久久不能走出。然而,说到底,那些都已成为过去,只属于那个时期的自己。
回忆,犹如一场飘渺的梦,当晨光初照,你即便再留恋,也无法挽回逝去的时光。正如叔本华所言:“我们的一生,实则只是活在此时此刻。”
让我们把过往关在门外,将目光聚焦于现在,不再错过眼前的风景。如此,你的未来才会绽放出更多可能。
作家卡耐基曾叙述过他的邻居伊丽莎白的故事。当时,与她相依为命的侄子在战争中不幸牺牲,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无法接受。每当想起与侄子共度的时光,她便泪如雨下,极度的悲痛使她无心工作,长时间在痛苦中挣扎。
然而,就在她整理行囊,打算远离尘世、独自隐居时,一封尘封的信件映入眼帘。信中,是她母亲去世时侄子安慰她的话:“我们都会想念她,尤其是你。但我知道你能挺过去。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教给我的那些人生哲理,要笑对人生,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勇敢接受。”那一刻,伊丽莎白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沉溺是多么的愚蠢。
于是,她决定放下仇恨与痛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下班后,她积极参加成人教育课程,结识新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丽莎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沉湎于过去,而是积极地过好每一天。她坦言:“我与生命达成了和解,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完整,这是我以前从未敢想象的。”
正如王阳明所说:“过去的和未来的事情,思之又有何益?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过去已成定局,即使不尽如人意,也无法改变。但如果你一直耿耿于怀,让它时刻萦绕在心头,那么它只会不断折磨你,使你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真正的智者,会把对过往的不甘,转化为对当下的珍视。
不为过往所困,不为世事所扰。全身心投入此刻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对短暂人生最崇高的致敬。
02封闭纷扰,珍视家中的温情吧
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编辑部的故事》使作家王朔声名鹊起,他的文字跃然纸上,被一次次翻拍成影视作品,诸多演员也因其作品而崭露头角,名噪一时。然而,随着名利的纷至沓来,王朔逐渐迷失在这耀眼的光环中,他忙于追逐名利,疏远了家庭,对家人的关爱与陪伴也变得稀少。
1996年,王朔背负着对更大成功的渴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门。那一刻,妻子和女儿的泪水如泉涌,但王朔的心却已被欲望填满,他决绝地关上门,未曾回头。
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王朔的辉煌终有落幕之时,他的才华渐渐枯竭,作品也再难激起波澜。在空荡的房间里,他怀念起那曾经温馨的家庭,渴望重归那失去的怀抱。他回头寻找妻子,却发现妻子已不在原地;他试图弥补父爱的缺失,但女儿已对他心生隔阂,连她人生的大事也未曾邀请他参与。
多年后,王朔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了悔恨。他深知,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能在书中倾诉心声:“无家可归,无处觅食,这真是一种悲哀。我咎由自取,曾拥有家庭却未能珍惜,如今渴望家的温暖却再难找回。”
岁月教会我们,世界再大,终究不是我们的归宿。拥有可回的家,有相濡以沫的妻子,有陪伴成长的子女,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电影《马戏之王》中的巴纳姆,也曾迷失在名利场中,但最终他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放下名利,回归家庭,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王小波曾说:“除了家人,我们一无所有。”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被荣耀和掌声包围时,身旁不乏祝福的声音;然而,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只有家人会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生命中最珍贵的片段,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是那些围炉夜话、共餐一桌的温馨瞬间。让我们把繁华关在门外,把爱和关怀留给家人,因为这些,才是我们彼此间最宝贵的礼物。
03关起门扉,雕琢内心的丰饶吧
青春年少时,我们总是热衷于喧嚣与繁华。一有空闲,便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沉浸在觥筹交错的酒局饭桌之间。那时的我们,不甘于寂寞,总是渴望从外界获取更多的满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明白,喧嚣过后,人终究需要面对孤独,需要找到内心真正的归宿。
门外的繁华热闹,固然能够短暂地填充我们内心的空虚,但终究无法触及灵魂的深处。事实上,生活的真谛并不在于外界的繁华与喧嚣,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富足。当我们学会不再依赖外界的能量,而是从内心深处汲取力量时,便能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将人生过得更加精彩纷呈。
董宇辉曾坦言,他自幼便习惯于孤独。步入社会后,为了融入集体,他也曾试图融入喧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在热闹中越发感到患得患失,在应酬中越发感到痛苦焦虑。最终,他意识到自己更适合独处,只有在孤独中,他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哲学家康德同样是一个热爱独处的人。他一生都未曾离开过哥尼斯堡,过着近乎苛刻的作息生活,从不进行计划之外的社交。除了每天下午与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交流思想外,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独处和思考。在外人看来,康德的生活或许刻板而无聊,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独处让他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中。即使从未体验过世间的浮华,他的内心却比任何人都更加丰盈,他的一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周国平曾言:“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当我们到达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后,便会开始渴望回归简单与纯粹。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时,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真正需求,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明白,世界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与他人并无太多关联。只有当我们学会将一切诱惑拒之门外时,才能真正遵从自己的本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因此,让我们关起门扉,修炼内心的丰饶吧!
写在最后:
《博雅》有言:“门,乃守之所在。”在古贤的眼中,一扇门不仅仅为了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它更承载着让人们内心安定,回归至纯至真的重任。门外那五彩斑斓的世界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历经拥有后的失去,繁华过后的沉寂,更让我们明白,真正经得起岁月长河的淘洗与洗礼的,往往就在我们每日目之所及的平凡之中。
愿你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珍惜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用心去经营好每一个当下。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千重万难,如同关上家门,隔绝外界纷扰,你便能更专注地品味、享受那份属于你的幸福与宁静。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