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学这一节,最深的体会是实际情况是灵活多变的,学习理论是在学习判断的标准和依据。一切决策都需要基于自身的虚实和对手的虚实,结合学到的方法进行调整和运用。方法就那么多,关键是怎么基于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华杉老师在上一节讲道,「虚实三原则」:“①做事要以实击虚;②敌人有实有虚,我也有实有虚;③做实是靠虚来换,先放弃,再选择做实什么”『虚实方法论』:“①致人而不致于人”、②我专而敌分。“讲虚实的道理,实际上,你面对一个战局的时候,你都要判断这个战局里面哪个地方是实,哪个地方是虚。”
行军过程是检验虚实应用最好的场所,这里的行军对于当下来说,就是日常每一天,要有意识地辨别外部情况的虚与实,以及自身虚与实的状态。关于自身虚实,「致于人」就是『虚』的状态,「分」就是『虚』的状态,「后处战地」就是『虚』的状态,基于自身的状态,通过「行军」过程的设计,调整虚实。
我在这里突然理解了一个人生道理,进入社会前,家境、学历这些看似具有一锤定音的事物,在行军之前确实具有判断虚实的作用。但是,要认识到,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行军之路,要学会「以迂取直」,虽然可能开局不利,但运用好虚实,「后发致人」的概率不要太高。
我在这里发现,自己过去缺少对外界虚实的辨别,以至于对外的时候,虚实用错了。因为精力是有限的,在整个战局中不可能全都做实,只能在「战略重心」/『决胜点』处做实。因此,对「战局虚实」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关于「战略重心」和『决胜点』的判断可以尝试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实际执行上,需要完全服从领导的判断,因为领导在下一盘大局,而且在事成之前是不会泄露的,只会对各部分的人派发部分指令。
这里,我在反思,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给到的方案只是停留在行军前的谋划上,或者说给个方向、给个目标,通向目标的路、行军作战过程中的变数太大了,最终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完全在于将军。就像客户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永远是客户的功劳。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讲了《虚实篇》的做实和做专,这是一些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原则。如果你能够从小事情上识别出兵法的原则,并且始终坚持按原则去做,你就掌握了《孙子兵法》。”
在日常生活虚实的把握上,要按华杉老师这句话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