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早年的成长,是孩子最珍贵的人生经历!
这个理念,源自我在孩子6个月左右看的一些育儿的书籍和身边人的借鉴。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工作之余,我都会尽量多的抽出来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以下3点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01
父母带头,坚持运动,不放弃
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一个3公里跑跑秀的活动,说实话,3岁的孩子别说跑完,就是走完3公里都是挺有难度的,跑一跑,走一走,沿路再吹吹泡泡,再走一走,跑一跑,这期间,还是非常考验父母的心理,比如:“妈妈,我好累,爸爸,我走不动了… … ”
这时候,我们做的就是陪伴+引导+鼓舞并看到希望,这一系列操作对小朋友很友好,而且她容易接受!
”宝宝,妈妈牵你手,咱们一起走,你看,前边一公里就到终点了… … 看那个大气球上边写着终点… … 啊!你看,前边是终点!”,一步一步接近,你能看到孩子惊喜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乐颠乐颠地跑去终点台领奖牌,虽说是参与奖,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我的“奖”!
我们会告诉她,这就是“坚持“,从这次经历之后,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隔三岔五的找个事情坚持一下,让她巩固身体吃苦的“坚持”。
02
抗批评的勇气
孩子好动,上到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要去学跳舞,刚上4、5节课,新鲜劲过去之后,压腿、青蛙趴、跪立手抓脚、下腰,动作不止难度在加大,而且做起来还特别疼!这时候,开始各种委屈,小眼泪就下来了:“妈妈,我不想去上舞蹈课!”“很累,做不好,老师还说我!”
其实孩子面临的是两个问题,第一点,身体的疼痛,这个和身体坚持运动是同一个吃苦的点,但最主要的是第二点,老师批评的受挫心理!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这本书里讲,适度的培养孩子受挫的心理,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其实,我们有时候会不忍心孩子被说,这跟骂还是不一样的,被说是最友好的一种指正。
有些事情,不对就是不对,我会说给孩子听,她会有不开心,但基本都能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说,我希望她从小慢慢接受别人的批评,长大后心理承压能力慢慢加强!
03
不上学的日子里,玩玩玩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家没少下功夫,加之现在疫情,虽不能出沪,但在家里做手工、自制玩具、用废旧材料给妹妹建游乐场等都用起来了。就在上周,我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项目:孩子自然课本里的,丈量、并绘画。
这让我想到一个浩瀚的工程,家长们带着孩子,孩子们拿着纸、笔,前边是爸爸们背着测量工具,后边是妈妈们背包后勤,中间是孩子们相互合作开始勘测、记录、绘画自己的小区,这难道不是小朋友,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最好玩的户外自然探索项目吗?学习玩耍两不误。
你看,这个前提是什么?家长们需要深度参与!
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遇到各种难题,我们一直在跟书本学、跟他人学、同时也在自学如何当个60分爸爸和60分妈妈。希望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早年的成长里,我们亲自陪伴她成长,不管是遇到挫折,还是分享喜悦,愿孩子们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可以收获一段珍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