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典型的农村妇女,没读过书,没上过夜校,也没到过所谓的远方。三尺灶台是她的阵地,田间地头是她的战场,而我们,是她的大后方。
母亲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宽厚,跟邻里乡亲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有空闲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往我家凑,母亲每次也都会热情款待,不是倒茶就是拿各种小点心。父亲不抽烟,但家里总会备着烟,看到有客人来总会递上去一根。家里的小椅子小凳子也多,似乎来一堂屋人都有凳子坐。大家坐在一起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有时候几个喜欢打麻将的,会在我家凑上一桌,有时母亲会趁他们打牌的功夫,默默炒几个小菜,到饭点的时候留他们吃饭,他们也从不跟母亲客气,吃完饭接着打。母亲从不打牌,但她喜欢有人在我家打牌,兴许是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吧。
母亲比父亲小九岁,听奶奶说父亲在母亲嫁过来之前有一任妻子,嫁过来没多久就生了重病,那时医疗条件差,前任母亲跟父亲相处一年多便离世了。父亲娶母亲那会,我外婆原本是不同意的,一是因为父亲是二婚,二是因为父亲家里穷。我爷爷在我奶奶三十来岁时就走了,扔下我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和三个姑姑艰难度日。二姑姑在98年发洪水那年也被大水冲走了。那些年,家中光景甚是惨淡,别说白米饭,连米糠都少见。奶奶生前每每讲起这些往事时都老泪纵横,那满脸的褶子里,每一条都藏着一个心酸的故事吧!奶奶说母亲当时并没有嫌贫爱富,死活要跟着父亲,外婆没办法,只能松口。父母结婚的时候,家里连一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桌椅都是堂叔那里借的,结婚第二天就还回去了。现在想想,母亲那时会不会感到委屈呀!奶奶说外婆去世的时候,非等到父亲去了才肯闭眼,她临终前对父亲说的话是,要父亲好好待母亲……小时候听完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我特别的动容,也特别佩服母亲,在那个人们思想都保守的年代,母亲为了爱情敢于打破旧的观念和传统,真了不起!
母亲生了我们姊妹三(姐姐、哥哥和我)。可能是因为母亲从小就散养我们,我们仨从小就不服管,常常是窝里斗完窝外斗。我哥从小就练就了翻墙爬树的本领,哪家树上有梨有桃的,他必定爬上去先尝一尝,所以他凭借这身功夫,在村里小伙伴的心里威信很高,个别不服的,拳头见分晓。我姐不服输的性格更胜一筹,谁要是招惹了她,她准会把你撵到五里开外。虽然他们好玩、好斗,但他们心地善良,从不欺负弱小,也从不主动招惹是非。我从小受她们的保护,自是没吃过亏,仗着家里这两大靠山,所以在同龄伙伴面前,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总之,我们仨,没有一个让母亲省心的。
母亲平时对我们几个管教不严,但在我们的学习上毫不心软。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逃学,母亲总会拿着烧火棍在后面猛追,我甩着两根羊角辫在前面使劲跑,如若跑得不快,一棍子打下去,定会皮开肉绽!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我哥、我姐也没少经历过。但说来也怪,不知那时是自己腿上功夫厉害,还是母亲每次都是做样子吓人,记忆中好像母亲一次都没追上过。恰恰是每次下雨的时候,母亲都会穿着雨衣来接我,她把小雨衣裹在我身上,蹲下身让我趴在她背上,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背我回家。每每这时,我总是侧耳贴在母亲的背上,一边感受着母亲后背的体温,一边听着她脚踩积水时发出的啪嗒声。那应该是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吧!
长大后,我们各自都成了家,也都有自己的娃。母亲给我女儿取名为扭扭,说是女儿小时候特别好玩,每次掀开她的被子,都会扭成一团。因为扭扭名字顺口,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喊女儿小名,家里都很少有人知道女儿的学名。母亲在女儿小的时候也没少背她,我婆家在沈冲,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等女儿刚刚会走路了,我就带着女儿抄小路步行去外婆家。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会途经一座青石板桥,桥长大概三十来米,宽十米左右,我和女儿给它取名“外婆桥”,因为过了那座桥,外婆家就不远了,很多时候,外婆就在桥那头接她。现在想起那座桥,还觉得特别亲切,不知道它还在不在,等女儿回来,一定要带她再走一走那座桥,顺便给她讲一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我想女儿对那座桥也一定映像深刻。
如今,女儿大了,母亲也老了。或许人老了,就特别喜欢儿女陪伴在身边的感觉吧!母亲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叫我们回家吃饭,厨房是我们家最有温度的地方。每次回家看到最温馨的画面是:父亲在灶门前塞柴火,母亲在灶台边把菜炒的滋溜香。不管天气有多冷多热,父母总会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每次都会整一大桌子菜,不把你肚子吃鼓起来不畅心。我常常打趣母亲:以后别叫我们回家那么勤了,爸每月领点工资都被我们吃光了。母亲洋装生气说:“你这说的什么话,爸妈年纪大了,见你们一面少一面,我和你爸巴不得你们天天回来陪我们吃饭呢!”是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连母亲都懂,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
或许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我们只是众多普通儿女中的一个!
时间就像一把刻刀,刀刀刻在母亲的脸上,也刻在了我的心上。母亲真的老了,头发白了,皱纹深了,腿脚也没以前利索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在我们面前说话开始小心翼翼了,神情也变得落寞了,想要什么东西也支支吾吾不敢大声说了……我知道,是母亲意识到自己老了,思想跟不上时代了,她知道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跟她讲一些新鲜的事物了;是母亲意识到自己老了,脚步跟不上我们匆忙的步伐了,只能眼巴巴看着我们远去却不得叫我们停下来等等;是母亲意识到自己老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再为我们做点什么了,所以她学会了闭嘴,不能要求我们更多了……可是啊,母亲!我们呱呱坠地时,原本连话都不会说、路都不会走呢!是您一个字一个字教我们说话,扶我们走路,指点我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所以,我们眼里才有了五颜六色,我们心里才有了山川丘壑,您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但我们从您身上学到了纯朴与善良,这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啊!
时至今日,母亲已75周岁了,眼睛开始变得混浊,但面容依旧慈祥。除了血压有点高,轻微脑梗,身体也还算健康。树欲静而风不止,常常愧疚自己为父母做的太少,不知道怎么去疼他们,殊不知我们既是父母的软肋又是他们的铠甲,只有我们过得好,他们才能心安。哎!常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赤子心不老,愿父母心不寒,愿父母老去的路上,一直有我们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