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红 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2期持续分享第1865天 2025.07.25
今天早上,应朋友之邀一起读《大学》,读到“修身在正其心”这个部分时,我被惊到了。虽然之前已经读过好多遍了,但这些文字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读也只是读,不求甚解,而今天那一刻,仿佛突然间我的眼光穿透了文字,看到了文字背后那深深的含义。我也才明白,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内心,从内心做起,根本不可能达到修身的境界,又如何能做到齐家呢?也才明白,之前自己的种种努力,都是在与自己的不端正的内心做斗争,一直在斗争…我想要的不是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而是中正平和,专注当下,净化心灵。
摘抄:《礼记·大学》第八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前面)所说的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里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里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里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里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一 情感对修身的影响
文中列举愤怒(忿懥)、恐惧、偏好(好乐)、忧患四种情绪,指出它们会破坏内心的中正状态。例如:
愤怒使人偏激失度,失去理性判断;
恐惧束缚决策,导致畏首畏尾;
偏好让判断偏颇,难以公正;
忧患引发心神涣散,无法专注当下。
二 “正心”的实践要求
当内心被负面情绪占据时,即便从事日常活动(如看、听、进食),也会因“心不在焉”而无法真实感知世界。唯有通过以下方式矫正内心:
以理智驾驭情感,保持中正平和;
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行为;
通过反省和定静净化心灵。
我感恩:老公十分勤快地做午饭,闺女十分积极的去上班,儿子非常快乐的去练球,我又是读书又是工作收获很多,感恩一家人陪伴我成长进步,真的是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