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村里的夕阳,
也欣赏了北京的胡同,
收集汗液里每一滴梦想,
经历过各式各样苦难,
却道不出自己生活的意义。
——火火&《骆驼祥子》
孩子们寒假就读过《骆驼祥子》,这本书是七年级下册经典阅读必读书目之一。每一次重复经典,都会有不同的元素滋养各年龄段读者的心,我读了多少遍?不下十遍了。第一遍肯定是浅阅读了,我知道了人物名字、祥子的三起三落,在一波三折的情节里陷落了我最初的梦想。第二次阅读,我特别关注了景物描写,尤其是第十八章对烈日和风雨的描写,感受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艺术,有点深阅读的味道了。当我一读再读,在流水般的日子里捧起熟悉的《骆驼祥子》,我不断咂摸老舍本人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到的一句话:“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最终变成了“自私的,不幸的,末路鬼”,这种转变深深地冲击着我的心,也一定冲击了孩子们的心。然而,祥子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何会发生这些转变呢?作者塑造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有什么文学价值呢?小说中除了写到祥子与车,还写到了祥子与一些人之间的故事,祥子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又发生转变吗?我还有很多的问题在心上盘旋,但答案只有一个:社会原因也好,阶级出身也罢,这都是外在的因素,当一个人自我放弃的时候,就真正走向了堕落,走向了灭亡。总之,对于祥子的悲剧命运,我从最初的同情惋惜渐渐多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祥子,绝不仅仅存在文学作品中,他是一类人的典型,反映着人性一些共同的弱点,这样的人处处、时时都有。正如叔本华所说:“ 这一类不是把不幸当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几乎是当作人的本质上要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这样我们就会不寒而栗,觉得自己已到地狱中来了。”其实,所谓悲剧,不一定非要发生在英雄豪杰、帝王将相身上,人们身边的悲剧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价值,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持久更加强烈。读到这里,就为你我以后阅读悲剧作品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鉴于此,我有一个较为宏大的愿望,想着让孩子们写写《骆驼祥子》的每一章的导读,涵盖点全,要求也很高,更适合心甘情愿去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最重要的原因,我看到孩子们线上线下压力山大的窘境,还是门槛低一些,获益多一些吧!
那就读一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日记,要审清题目要求,“以祥子的口吻来写一篇日记”记录祥子这一天的遭遇。我们再读文本,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换位思考”来亲身体验“祥子”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绝对是深入文心。
这样的写作实践弥补了线上教学的单一性,更容易吸引孩子亲近经典,在真正的思考与倾吐中丰富生命的成长,不知不觉中就走向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梭罗《瓦尔登湖》里不是说过:“刚才还是黎明,你瞧,现在已经是晚上,我并没有完成什么值得纪念的工作,我也没有像鸣禽一样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自己幸福无涯。”
我想,无痕岁月里最有痕的便是写下,写下是为了纪念,写下更是为了出发。
这两节大阅读,读前五章,祥子日记自此启程……下课交日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