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穆公亡故的那年,晋襄公也故去了。秦穆公卒后,其子罃立位,号为秦康公;秦康公元年,晋国的赵盾欲扶立一个叫雍的人为晋公,并派随会前来迎接雍。雍本是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其母亲为秦宗室之女即秦穆公之女。随会是晋国的正卿,本是士蒍之孙、成伯之子。秦国以兵相送,把雍送至河东的令狐之地。据《括地志》记载,令狐故城位于距离蒲州猗氏县界十五里处。可是此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晋国又扶立晋襄公的儿子为君,于是发生了令狐之战,秦师被晋军大败,而随会不得已前来投奔秦国。秦康公二年,秦军伐晋,拿下了晋国的武城;报令狐战败之仇。据《括地志》记载,武城位于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处,又称武平城。秦康公四年,晋军伐秦,拿下了少梁。秦康公六年,秦军伐晋,拿下了晋国的城邑羁马;两军相战于河曲,晋军大败。随会身在秦国,晋人深以为患,担心其将使晋国发生动乱;于是就派出魏雠馀,装着与随会共同谋反的样子,采取欺诈手段把随会骗回到晋国。晋国此举无疑是必要而正确的,随会本是一个人才,只是受命赴秦国迎接晋襄公之弟雍而已;晋国显然不该失去这个人才。
秦康公在位十二年,卒。其子豭继位,称秦共公。他在位五年,卒;其子秦桓公继位。秦桓公三年,晋军打败了秦军的一位将军。秦桓公二十四年,晋厉公初即位,与秦桓公夹河而盟。但秦国转身就背弃发盟约,与翟部族合谋击晋。秦桓公二十六年,晋国率诸侯军伐秦;秦军大败,一直被追到泾水。秦桓公二十七年,卒;其子秦景公继位。
秦景公是秦康公的曾孙、秦穆公的玄孙。秦景公十八年,晋悼公为君的晋国正值强大之时,他数次会同诸侯,联合讨伐秦国。秦军败走,晋军追之,甚至打过了泾水直至棫林而还。秦景公二十七年,亲自到晋国与晋平公会盟,不久又背弃了盟约。秦景公三十六年,其同母弟一个叫后子鍼的人,深得其喜欢。后子鍼富有钱财,因而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向秦景公打小报告。后子鍼察觉之后,惊恐不已,马上决定出逃。他选择的目的地是晋国。司马迁说他当时“车重千乘”即满满地装着财物的四匹马拉的车子达到千乘之多。这哪里是逃亡,完全是搬家啊。
当时晋平公问:“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即说后子鍼你如此富有,为什么还要自己选择逃亡呢?后子鍼答:“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即说秦景公无道,我担心被他所诛杀,欲待他死后我再回秦国。此言反映后子鍼出逃必有不可言说的政治背景;他为什么要畏诛?仅仅因为财富过多吗?未必。他提出秦景公无道,可他拥有如此大量的财富是否取之有道呢?此时他完全忘了秦景公对他的好。秦景公四十年卒,其子秦哀公继位。此时后子鍼又回到了秦国。
表面看作为秦景公比较喜欢的亲弟弟,后子鍼是被人诬陷而不得不逃亡。其实他不得不逃亡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他太富有。在当时的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他竟能带着上千乘的财物逃亡,岂不是富可敌国?又岂不是叛国的行为?这富有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比如政治阴谋。人们嫉妒也好、怨恨也好,都并非没有理由。秦景公怎能不对这样一位亲弟弟保持警惕呢?秦景公没有派兵追捕后子鍼,更没因此向晋国兴师问罪,这说明他对后子鍼还怀有一奶同胞之情。因为钱财多了,就无法安心生活,就要防备被诛杀,就要逃离故土;作为秦景公的同母弟,后子鍼不是活得很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