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简介
“起初,内史侍郎薛道衡因其才学而有盛名,他在枢要部门任职很长时间了,文帝末年出任襄州总管。炀帝即位后,把他从番州刺史的任上召回,准备让他作秘书监。薛道衡回来后,向炀帝奉上《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过,不高兴,看着苏威说:‘薛道衡极力赞美前朝,这里有点《鱼藻》讽刺的意味。’
炀帝任命薛道衡为司隶大夫,想要安置罪名。司隶刺史房彦谦劝薛道衡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薛道衡没能采纳房彦谦的劝告。正赶上正议定新的律令,议论很久仍不能决定下来,薛道衙对朝臣们说:‘假使当初高颎不死,新律令早就会决定下来,而且颁布很久了。’有人上报给了炀帝,炀帝发怒说:你还想着高颎啊!’将薛道衡交付司法部门推究治罪。
裴蕴奏报说:‘薛道衡自负自己的才能,凭着从前文帝对他的信任,有目无君上之心,把坏事加于国家,妄造祸端。论他的罪名好象是有些隐晦暧昧,但追究他的真情实意,实在是重大的悖逆之罪。’炀帝说:‘是这样的。我年轻的时候和他一起伐陈,他轻视我年纪小,与高颎、贺若弼等人在外专擅权威,到我即位,他心中不安分,幸亏天下无事,他没来得及谋反。你认为他悖逆,正好领会了朕的想法。’
薛道衡自以为犯的不是大错,就催促司法部门早些判决,他希望判决结果上奏时,炀帝一定会赦免他。还让家人准备饭菜,招待来问候的宾客。等到上奏,炀帝命令薛道衡自尽。薛道衡丝毫没有想到会这样,未能自尽。司法部门又奏报给炀帝,炀帝命人将薛道衡勒死,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到且末。天下人都为薛道衡感到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