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第十七⑧-1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这段话来自于孔夫子和子路。孔夫子,对子路讲,你知道六言六蔽吗?。六言,指的是六种美德,仁、智、信、直、勇、刚,这六种好的品质是美德,但你知道这六种美德各自所带来的弊端吗?
对曰:未也。子路说,没听到过。我们听到这句话,可能也会有所思考,美德不都是好的吗?我们刚才说的仁、智、信、直、勇、刚,这不是每天我们学习儒家文化要学习的美好品德吗?这美德背后还有弊端吗?显然是有的。我们以前经常讲到万物分阴阳,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即使是美德也是如此,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的弊端。所以今天我们这里会讲到六种美德所带来的弊端。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居,是坐下。孔夫子告诉子路,来,我讲给你听。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每一天都要讲到的,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有了仁爱之心,懂得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这是好的品德。如果没有这个仁,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是无法立足的。你不懂得去帮助他人,你的情感不会变好,你的人际关系不会变好。如果你心目中没有别人,不懂得去亲民,你的生意不能做好,你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也是不能做好的。所以不能离开这个仁字,仁也就是道,也就是人立身的根本。我们讲过人要务本,本立而道生,所学习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我们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要懂得处处为别人考虑,我们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好的情感、好的事业、好的工作。那仁这么美好的品德,怎么还会有弊端呢?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我们先看这个愚,如果仁过度了以后就会变成愚。什么叫做愚呢?不懂得区分好坏,不懂得取舍,不懂得约束自己。一个人如果只有好心,只有善心,可是你就会变成愚忠,愚信,愚孝包括愚仁。你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那有人在不停地伤害你,你还要去帮助他吗?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明知道这个人做的事情是错误的,难道你还要去帮助他吗?我们学习《论语》讲过一句话,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比如说我们爱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能不以勤劳去劝勉呢?所以这个仁要加上智慧的,如果这个仁没有智慧,我们看似是对他好,实则可能是害了他。
再比如说我们的亲人、朋友,他自己不努力,不去工作不劳动,难道我们要去一直帮助他吗?即使我们要去帮助他,我们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他惰性的思维,要去改变他的认知,让他自己独立自主。而不是不停地用物资上去救济他,从物质上去帮助他。
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仁和爱,实则是在不停地伤害他,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没有作用的人,没有价值的人,不懂得独立自主的人。所以这里讲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个仁就相当于质量。我们讲过质胜文则野,有的人天生就有仁爱之心,天生就比较善良比较朴实,这是质,质是比较好的东西。但是质胜文则野,文就是没有文化没有学习没有知识。如果本质大于了你后天的学习和知识,就会变成野。什么叫做野?到处生长,到处蔓延,毫无节制就称之为野。所以一个人如果只有善良,容易被欺骗,容易看不清楚事实,容易好心办坏事。这里重点强调了一个字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我们要懂得去学习,学习是为了区分好坏,懂得取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样的人该帮,什么样的人不该帮。即使是帮我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帮。还有学习,我们要学习什么呢?一个真正有仁的人是不偏私的。我们《论语》当中讲过,肤受之愬,浸润之谮,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如果有人经常在你身边说别人的不好,说别人的不足,有人像你哭诉,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经过学习没有智慧,你是看不清楚真相的,所以称之为不明。当你看不清楚真相,你的仁就会偏私。
比如说有一个员工,在你身边总是说另外一个员工的坏话,这就叫浸润之谮。可是你能否去区分他讲的话是否是正确的呢?如果你不懂得去区分,这个时候你所谓的仁就会偏爱他,他说的可能是错的,他可能是为了一己之私。但是因为你没有智慧不够明达,看不清楚,你觉得是在帮助他是在对他好,可是你却在伤害其他的人。
肤受之愬也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回来,他说在学校受到了欺负,他说老师如何如何不好,他跟你哭诉哭的很伤心。这个时候如果你对孩子的心是慈爱的,仁爱的,你就不懂得去分辨其中的真假、好坏、是非,你不知道的有可能是你的孩子先欺负别人在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变得偏私。偏私以后就会成为其蔽也愚。
我们开始变得愚笨,什么叫愚笨呢?停留在事情的表象,看不清楚实质。所以经常会有人讲,我如此善良我从来不做坏事,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过不好呢?因为没有学习,没有增长智慧,所以导致空有善良,但是不懂得区分好坏,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去看真相。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被蒙蔽,这个就是愚。所以整个这一段,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字,叫做学。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只有仁是不够的。
你说我只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不去学习,你即使想去帮助他人你也不得其法不得其门。比如说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叫对他好呢?如果你学习以后,你才能知道,我要给他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溺爱。我要让他懂得独立坚强,而不是依赖。我要让他增长智慧,而不是耍小聪明,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才能去克服才能去避免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只有善心,但是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懂得区分不懂得取舍,就变成了其蔽也愚,变成了一个愚笨的人,经常被迷惑的人,总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不得真相。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知,智慧,智慧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很多事情,它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有灵性,变得可以看清楚事物可以更好地处理事情。好知如果不好学,其蔽也荡。弊端用了一个字叫做荡,我们来体会这个字用的妙,什么叫荡?动荡,游荡,就是无根它是飘着的,没有根本不着边际,我们称为荡。我们看看好知的人是不是这样的,通常好知的人比较聪明,聪明的人就没有根,做事情以及他的想法容易不着边际,聪明就会多动多变。
比如说我们可以去观察小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他很聪明,也就是多知。聪明这个孩子就会多变,他的想法一直在变,他的喜好一直在变,同时他也是多动的,不安就是荡。
我们在看企业当中,也有很多聪明人。聪明人学东西会比别人快,但是他没有长性,不懂得恒常的恒久的去做一件事情。通常学习一个东西会觉得挺好,学着学着就失去了兴趣,所以越是多知的人很难始终如一。做着做着他的想法就开始发生变化,他的行为就会开始发生变化,所以最后就导致了荡,无根不着边际。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很多聪明的人,好知的人最后可能会一事无成,明明多知聪明是一件好事情,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呢?少了一个字,叫做学。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智慧聪明这是好事情,但是同时要好学,学习什么呢?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思维,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要让自己做事情始终如一,慎终如始。说我有一个想法很好,我觉得我看明白了,但是我要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做,务实地去践行,才可能产生结果,还要去学习恒常的道理,做事情要有恒心。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是没有恒心的,没有热爱的,你要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呢?
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要懂得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如果我们去学习文化学习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就可以克服这种美德背后的弊端。通常我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要耍小聪明之时,这个时候就要懂得自我约束了。约束我们自己的思维,约束我们的语言不要占上风,不要耍聪明,约束我们的行为,要始终如一地去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