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从“两新”到“三新”,一个“新”字的增加,是党建新领域、新阵地、新课题给我们带来的新思考。广大党员干部要双手接过这份新“答卷”,用创新的思维和角度解题,感悟“燎原星火”的内在含义,以“XIN”火点亮新的“灯”。
“新火”是“新课堂”的火,融合时间“碎片”,点亮学习“荧幕灯”。新就业群体工作在“云”上,行走在路上是常态,学习时间被“出行订单”“外卖订单”切割开来。新群体的理论学习在保证连续性的同时,要考虑便捷性。将党建课堂创新搬至“新”平台上,利用平台的“热度”,打破空间、时间、储存的限制,依托线上学习平台,定期推送学习清单、网络课程等内容,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口吻把党的创新理论等讲通讲透,运用“班前一刻钟”“饭前5分钟”的形式载体,将时间“碎片”通过屏幕和耳机串连起来,让理论学习“热度不减”,做到“风景里随身听,思想里随心听”,确保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学在时常。
“芯火”是“芯身份”的火,温暖流动“蜜蜂”,点亮方向“指引灯”。新就业模式从“企业+聘用”模式向“平台+个体”模式转变,普遍存在流动性强、社会认同感普遍偏低。新就业群体党员的“双向引导”,可让基层治理“升温提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两个“芯”之间的价值转化,发动广大社区、双报到党员敢于做“型芯”,以“就近就便”为原则,建立导师指导日程台账,日常跟进每一名新业态党员,做好榜样示范,确保流动党员身份“不流失”。通过“型芯”引导新业态群体转化成城市治理“纤芯”,快速传递城市治理前沿信息,提高城市治理参与度,当好“民情前哨”,让新就业群体得到“芯身份”,获得“益”点认同感也让城市治理得到了“益”点灵活度。
“心火”是“心同圆”的火,助推诉求“抢答”,点亮需求“服务灯”。新就业群体人员结构复杂,生产生活交集较少。在服务活动当中形成向心力,关键在点燃“火心”。根据不同诉求控制“内焰外焰”,依托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阵地,开展家政、厨师、护工等技能培训及学历提升课程,点燃工学相促的“内焰”;以权益关爱保障为落脚点,联合热心公益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护苗行动”、健康体检等,同时整合职能部门力量,简化办事流程,切实解决劳资纠纷、劳动安全、社会救助等后顾之忧,维护合法权益的“外焰”。为新就业群体抢先一步、多想一步,自内向外扩散“抢答”诉求的热力,确保群体需求的服务落到实处,落在心坎。
“馨火”是“馨氛围”的火,构筑暖新“驿站”,点亮阵地“常暖灯”。“暖新驿站”让新就业群体拥有自己的公共空间,一些驿站存在“早八晚八”“准时关门”,与新就业群体的下班时间不匹配。延长驿站服务时间,让灯火照亮赶路人的星光路。暖新驿站除了具备微波炉、充电区、读书区等功能区域之外,更需将服务时间延长至“全天候”“24小时”,点亮一盏“暖色灯”,照亮凌晨下班、温暖凌晨上班的群体,通过“灯光”将“暖意”辐射到周边热心的商户,将暖心快餐、公益食材等资源投放到驿站里面,营造温馨的氛围,让新就业群体在充电等候、聊天歇息、下班途中都能找到专属于他们的那盏“灯”,让驿站的“灯”为他们常亮,让驿站的“灯”带动社会暖“新”美德氛围,切实照射出新就业群体心中的辛勤之光、敬业之光、奉献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