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家人去了太原的督军府,现在被改为“晋商博物院”,历代的山西巡抚衙门就在这里,一直到民国时期,阎锡山在这做督军,解放后山西省政府在这里办公,多少年了,这里警卫森严,普通人根本进不去。
现在终于作为旅游景点对大家免费开放了,这座督军府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揭开。这是一座清幽雅致的院落,见证了山西各大历史事件的地方。
虽然现在改名为晋商博物院,本地人还是习惯的称它为督军府,毕竟阎锡山统治了山西整整38年,对山西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阎锡山有着怎样的一生?
阎锡山,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从28岁开始成为山西军政府都督,在民国期间一度将其实力扩散至整个华北地区,曾试图当上国家一把手,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后虽失败,但仍然凭借自己的精心维系,在各势力中不断周旋,保全了自己的一方势力,成为唯一一个整个民国期间始终统一一省而不倒的军阀。
三个鸡蛋上跳舞的人生
关于阎锡山的政治生涯,用阎锡山自己的话说,
好比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一颗都不行”。
“日本人、共产党,草字头,哪一方都要巧妙周旋。眼下对我们来说,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生存,第三还是生存。”
在实际上,阎锡山也是这样做的,这个精打细算出身的商人军阀,在不同时期,以维护自己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竟然分别与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进行合作,令人十分汗颜。
阎锡山与蒋介石分分合合了一辈子,蒋介石一边用他,一边防他。蒋介石多次设计,试图“削藩”,染指山西政权,都被阎锡山巧妙化解,最惊险的一次阎锡山直接将蒋介石派来的李达生进行暗杀,保全了自己的地位。
在抗日时期,阎锡山很快分析了形式,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阎锡山确认为“安内则势难攘外,攘外则无力安内。”
阎锡山曾经这样问自己的手下:
“东北失守以后,张学良退出东三省,坚持抗战的都是共产党,没有一个国民党。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来,山西抵抗不了,蒋介石也抵抗不了,怎么办?”
为了自己的晋绥势力,阎锡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为此与高层进行会议协商,大部分人都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顶着蒋介石的强大压力,终于决定“联共抗日”,大量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共产党人,大胆启用薄一波,徐向前等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大同、忻口、平型关、娘子关、太原等一系列战争对日军进行了有效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虽败犹荣。
然而阎锡山并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也可以说不是一个国民党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在夹缝中生存苟活,在他积极抗战的同时,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大,蒋介石坐不住了。先是蒋介石利用傅作义,对阎锡山的统治范围进行了大大的缩减,又是自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新军,全部被薄一波带走,编入了八路军序列,至此阎锡山手上可管辖的军队大范围减少。
于是日本人进入了阎锡山的算盘里, 曾经在战场厮杀的敌人此刻又称为阎锡山的利用对象。
而此时日军在华的战争并不如预期那样顺利,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来破局,阎锡山是独立于共产党与蒋介石之外最好的选择。
为了生存,阎锡山一边做表面功夫,表现出誓死抗战的态度,暗地里却与日本人签订了卖国的《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以投降为代价,跟日本人要钱要枪要装备。在与日本人的周旋中,阎锡山又一次尽显商人本色,日本人要阎锡山做出投降态度,阎锡山想先要到东西,终究因为无法协商,阎锡山在谈判中途借机逃走。
阎锡山与日本人的联系一直持续到日本投降之后,阎锡山想利用伪军以及残留在山西的日军一起对抗八路军,日军认为阎锡山的势力一直独立于中央之外,企图在山西建立与日军联合的独立体制。
在阎锡山实施了一系列优待日本人的政策之后,残留的日军先后参加了阎锡山与解放军的多次重要战役。
不管阎锡山是个怎样的人,如何八面玲珑,如何摇摆不定,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在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时期,确实为山西做了很多事实。
阎锡山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同时又因为成绩优异,保送日本,接受了新文化的熏陶,在军阀混战期间,阎锡山号召全省新办教学,鼓励全民学习,普及教育,在女生学堂学生少的情况下,带头将阎家子女率先送入学堂,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就是其中之一,先后走出了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一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
实行“六整三事”政策,水利、种树、蚕桑三项兴利建设和禁烟、剪发、天足等三项除弊的举措。在抗战爆发的前夕,阎锡山不参与军阀混战,苦心经营山西经济,改善山西生活,提出植树造林、工业兴省,按劳取酬,民国期间,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和广东。同时建设横贯山西的同蒲铁路,修筑慈善院。
除此之外,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阎锡山还大大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了多座兵工厂,制作炮弹机枪等,在同时代军阀中,晋军的现代化装备最为先进。
阎锡山的功与过真的无法评判了,作为山西人,只能默默的为那些在战争中为国家逝去的先烈们默默祈祷,愿逝者安息。
参考:《阎锡山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