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可谓是家喻户晓,愚公精神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愚公移山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先生,名叫愚公。这两座山挡住了愚公家门前的道路,使他的生活非常不便。 愚公一家人口众多,需要种植大量的田地,可是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很不方便,出去种地还要绕好远。
愚公想了很久,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挖掉,让道路畅通。这天愚公对他的儿子和孙子提议把这两座山移走,子孙们都表示同意。人们听了愚公的话,都觉得他是个疯子,因为这两座山非常高大,挖掉它们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但愚公并没有被打败,他坚信只要有毅力和耐心,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有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们每一代人都会挖走一些石头和泥土,我们的人会不断增加,可是这山却再也不会长高了,如此下去,这山肯定会被移走的。于是,愚公和他的家人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挖山之旅。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他们用铁锤、铁锹和木棍,一点一点地挖掉山石,大家分好了工,从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几万里,挑着泥土和石头去渤海的人,来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时间。渐渐地,愚公的邻居们看到他们的努力,也开始加入到挖山的行列中来。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起努力,终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挖平了,从此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开了。
愚公移山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气魄,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愚公精神流传至今,只要我们有愚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要敢于面对和正视困难,坚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争取胜利,只要有勇气与信心,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