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APP几十个,最常用的也就是几个。书架上的书囤了几十本,最想看的才几本。
衣柜里的衣服几十件,最常穿就几套。
放弃一件无用之物,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减轻一份压力。
少一点浪费,多一份精气神。
断舍离,翻开人生新篇章。
01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对“断舍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轻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普通人需要的东西越多,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中。正如双十一,大部分人买买买,盲目的仿效网红、同事、朋友的生活,其实都是对自我需求的认识不够。
断舍离不仅仅适用于居家,还适用于工作与人机交往。朋友圈好友上千,真正能促膝谈心的不到10个。
相比整理术,作者更看重修心,立足当下,减少物欲,积极促进身体与外界交换,促进新陈代谢。
02
爱因斯坦说过,凡是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这种极简的理念,与“断舍离”倡导的不谋而合。
最近几天,小熊也把家里衣柜整理了一番,按春夏秋冬四季需要,分别装入四个收纳箱。又把长久不看的十几本书,在二手书市场处理掉,留下几本经典的书,置于案头。
删繁就简,聚焦本质,简单人生别有一番味道。
普通人最看重的是家庭生活,舒适干净整洁,就是很好的标准。
那么如何来一次动手就可以转变的家居“断舍离”呢?
山下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三个步骤:
一,首先把物品全部陈列,进行评估。
二,认清与物品之间的互动性。如书籍在于好不好看,衣服在于“必要合适愉快”。
三,给空间留白,物量占总空间的五到七成。
选择抛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内心才不会被填满,光进心中,就能看清真正的需求。
03
是啊,断舍离,就能更好的感受生活。
慢一点,静待花开,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长。
慢一点,一生只爱一人,借鉴木心老师的《从前慢》。
慢下来,人就变得澄澈简单,简单处事,世事也化繁为简。
断,不轻易入手物品。
舍,放手不需之物。也包括无用的社交。
离,人、事、物循环与代谢最适化。
断绝无意义的烦恼,舍弃海量的社交,离开对欲望的执念。
人生短暂,人人都需要腾出时间给真正重要的人,留足空间储藏真正价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