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又如何才能够缩短知行差距,达到真正提升自我的目标呢?
《知道做到》这本书从根本上剖析了“知与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实现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
一、阻碍从知道到做到的三大原因和破解方法
原因1:信息超载 从认知层面看,人们之所以热衷不断获取新知识,是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
破解1:唯有专注和重复。 要想掌握某个知识,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通过间隔性重复,直到将其完全吸收。
原因2:发臭思维
破解2:“绿灯思维”。 敞开心扉,去接纳一新事物。告诉自己“我听到的这个观点,看到的这个信息,肯定是有价值的”,同时逼自己去找出别人这个观点的价值。 养成在出现惯性红灯思维之前,先提出绿灯思维和黄灯思维。
原因3:缺少跟进
破解3:制订一个跟进计划。 指导、支持、问责,不断重复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都要肯定做的对的地方。
二、知行合一最有效的方法
1、践行“少而精”。
追求知识,我们要“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践行“少而精”哲学,是面对信息超载,最好的方法。
2、积极聆听。
积极、开放的思维模式,会让心态更向上。一旦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倾听,你就会把你听到的内容跟自己接触过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3、及时跟进。
这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最关键所在。 如果你希望一件事情能做成功,就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学习不只是在脑子里的过程,我们只有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才算是真正的学习。
4、间隔性重复。
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关键。 记忆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人善于遗忘,学习新知识,如果不在24小时内重新温习人们会遗忘掉一半,1 个月之后,人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不到 5%。 每当学习一个东西,我们要知道是如何学会的,然后不要再忘记,如果忘记了,用重复的方法,而且是间隔性重复的方法,让学到的知识牢牢的记在脑海中。
综上,践行“少而精”、积极聆听、计划跟进、间隔性重复,包括专注和坚持,是从“知道”到“做到”的必经之路。
知道,就一定要做到;
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