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今天我们去参加一场面试,面试官突然问我们,请说出身上最有竞争力的三个点优势是什么?
试想一下会怎么回答呢?分别是哪三点?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什么都会一点,但又说不上精通,可是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真的很平庸,但仔细想想,确实又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有老国王看着自己的身体日渐衰老?开始谋划着选自己的继承人,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派人叫来了两个儿子,给了他们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板。让他们各自做一个木桶,并且承诺谁做的木桶装的水最多,谁就可以继承王位?
首先出场的是大儿子,大儿子把自己的木桶做的很大,每一块木板都选得很长,可是越做到后面越没有长的木材了。
而小儿子则是很平均的使用了木板,做了一个并不是很高的木桶,结果小儿子做的木桶装的水最多,最终继承了王位。
木桶效应都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而木桶效应的定义,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效应称为短板效应,也叫木桶效应。
小时候老师都对我们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偏科”就拿小生自己来说,从小我的语文就很好,但我的数学却很差。
如果我把语文的85分,提升到95分,基本上就达到了最高的上限,但是如果把偏科的数学,从40分提升到80分花费的精力一致,却能涨到40分,从时间产出比来说,“偏科危害真的是很大”(ps:小生自己从小就很偏科,导致以前在公司做文员的时候,每每到月底,分析报表的时候,就是我最头疼的时候,看着满屏电脑的数字就犯困)
我们每个人可能从小都会受“”木桶效应”的影响,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踏出社会之后,一个人取得多大的上限是没有天花板的。
有着管理之父之称的彼得.德鲁克曾说: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自己的劣势,却不知道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越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优势才能战胜卓越。
这就引出了新的“”木桶效应”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延长长板,倾斜木桶,找到支撑点,让木桶不断的装水。
这是不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呢?所以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短板带来的不足。
就像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的:运筹帷喔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振国家、抚百姓、给响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很多人都觉得刘邦在管理国家,带兵打仗上都不行,但是他却能识人用人,最后成为人生赢家。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但存在智商高低人,人生境遇更是大不相同,就算在同一个公司,干的同样一件事,也不要生拉硬比,取胜的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进行持续深耕。
小生在学易的初始,有一个同门师兄在一起拜师的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还是书籍,他都是最先完成作业,而且是完成的最好的那一个。
一天在课程结束,忍不住好奇的去问她,他说:他爸爸就是一个国学爱好者,家里面的国学经典书籍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可能也是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也非常热爱。
回想我的整个小时候,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不是在玩,就是在去玩的路上。接着他又说:上一期的有一个师姐更厉害,老师讲的他就没有不会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师姐,是易学世家他的爷爷是一个很厉害的中医,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个在易学界很出名的人物。
那一刻,我明白,人与人存在着根本上的差距,不考虑自身先天资质的情况下,我要从头再来,按照同等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法,才有可能追上他们的学习进度。
但是这根本就不可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后面努力追赶呢?但是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别人也在学习,多年形成的人生经历和学习差距,是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被填平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千万不要拿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劳心劳力,最多只能到达一个中流,成不了真正的高手。
而物竞天择,人也同理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生活在合适自己的领域当中,才能有拔尖成为真正高手的机会。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后,被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喘不过气,根本就没有任何时间和精力去找准自己的优势领域,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当中谋生了。
就像电脑接收了一次无意义的指令一样,如果我们执行的都是无意义的使命,最终也会成为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
在信息时代,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精益成长”个体经济发展,个人更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爆发式的成长。
如何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区域?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思考。
第一测试和咨询,如果自身一直缺乏长期规划的目标,无法看清自己的优劣势,可以虚心的向有经验的前辈,领导或者专业人士请教,进行咨询,寻求点拨。
第二自我观察不断的进行自我复盘,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市场、和社会需求等等,在行动能力、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的三大领域从优势出发。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点再进行出发。
就像沟通能力强,思维开阔的人不要每天从事着面对电脑做表格的枯燥乏味工作。
而往往思维不够灵活,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太适合从事运营公关等等相关的工作领域。
剩下的就是不断的试错,就像精益生产的核心一样,追求零库存,追求快速反应及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人本位主义库存是祸根。
先向市场推出简单最原型的产品,通过不断的改正和学习,以最小的成功和最有效的方法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并且灵活地调整方向。然后需要快速的失败和廉价的失败,不要在一件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这也是很多企业家在分享自己成功心得的时候说的:在刚毕业几年的时候,不要在乎个人的收入、成就、这个时间大量的尝试,不断的试错,只有在经历过不同的失败,不同的挫折和不同的工种之后,才能找准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因为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情绪往往会很高亢,很少会出现疲惫的状态,一个人的辛苦和疲惫,往往不是工作引起的而是忧虑、紧张、患得患失等情绪引起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希望你也能尽快找到它,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只有学会反思和不断试错的改正人,才能成为最后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