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状态。这些看法形成于大约四五岁的时候,主要基于周围的环境对两个问题的反馈。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对这两个问题的反馈结果形成了四种组合,分别是:第一,我不好、你也不好;第二,我不好、你好;第三,我好、你不好;第四,我好、你也好。这有点像数学上的坐标轴,横轴代表“你好或不好”,纵轴代表“我好或不好”。
01什么是人生坐标
横轴和纵轴构成了四个象限,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四种组合。书中将这四种组合称为“人生坐标”。
一旦我们在童年选定了某个人生坐标,我们就会在今后的人生里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它变成了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造出了一个世界,不断地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最终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这么说你可能不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有的人处在“我不好、你好”的象限,比如蛤蟆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自己好,处于低自尊的状态。自从形成了这个信念,他就不断地确认和支持这一信念。
蛤蟆的脑海里始终有个预期,就是自己很差劲、一定会被别人欺负。当被苍鹭指责的时候,蛤蟆不断退让、妥协,一次次地把自己陷入被害者的境地。你看,每次的结果都和预期一样,自己果然很差劲。就这样,蛤蟆不断确认“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还有的人处在“我好、你不好”的状态。比如,公司里常有这样的领导:他们常常指责下属,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样的人是通过大发雷霆、百般挑剔来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这类人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当作自己的责任。
他们脑海里的预期是自己很优秀,别人很差劲。当看到别人犯错的时候,他们通过发脾气、指责来对待别人,一次次地把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恨不得将对方踩在脚下。他们发脾气的结果,往往都再次证明了他很优秀,别人很差劲。这就是这些人自证预言的过程。
我们回到故事中,经过十次的心理咨询,蛤蟆认清了自己的心理坐标。在苍鹭的帮助下,他一步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自信,社交生活也在逐步恢复,他开始重新融入了日常交际中。面对朋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还参加了“河岸俱乐部”的周年大会,并再次担任了俱乐部主席。
最关键的是,蛤蟆找到了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他卖掉了祖父留下的蛤蟆庄园,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
02如何用成人状态做事
如果你也希望能像蛤蟆先生一样获得疗愈,你就需要不断训练自己觉察状态的能力。当我们处在儿童或父母状态时,问问自己:我处在了什么状态?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是自我贬低了,还是挑剔别人了,然后想一想当下所处状态的错误信念是什么?再问问自己:如果用“成人状态”做事,我们能做些什么?
还是举例说明:有一次,我陪老公和婆婆出去散步。因为我下楼晚了,他俩便没有等我。我在后面看着他俩的背影,瞬间感到很失落:他们才是一家人,我像个外人一样。
在这种情绪中待了一会儿后,我意识到自己又处在了“儿童状态”。因为我的童年曾有被忽视的经历,所以每当被周围人忽视时,我就会像小时候一样感到很失落,也会像小时候一样生闷气。
我问自己:“如何在”成人状态“下做事?”思考了一会儿,我马上有了主意。我快步追上他们,挽住婆婆的胳膊,主动跟她聊了起来,被冷落的感觉马上消失了。于是,我们三个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时光。
接纳自己的情绪、觉察当下状态、用成人状态做事,这是改变的必经之路。
回到书中最后一次咨询,苍鹭医生请蛤蟆先生在“情绪温度计”上打分,心情愉快的蛤蟆这一次给自己打了9分。
在苍鹭给他介绍的人生坐标中,蛤蟆选择了“你好、我也好”的坐标,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勇敢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你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终生的信念。这非常接近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
蛤蟆真心地感谢苍鹭,因为在这里他得到了全然地关注和接纳,如果没有这一份温暖,他是不会找到重新振作的力量的。
03学会倾听
其实,我们可以从苍鹭医生身上学到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倾听。在咨询过程中,蛤蟆最为感动的一点是,他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他觉得这种感觉好极了。
每次面谈,苍鹭都全程专心地听蛤蟆说话,就好像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完全聚焦在蛤蟆身上,只专注于蛤蟆的情况,其余一概不关心。蛤蟆只需要全身心地思考交谈的过程,无需为其他分心。
日常生活中,人们好像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安静下来仔细听听对方说的话。其实,沟通中的很多冲突都可以用“倾听”技巧来化解。
说到这,我想起一件事情。有幸见证了一场高水准的倾听。
那天,我和闺蜜在卧室聊天,她3岁的儿子独自在客厅玩耍。突然,我俩听到“啪”的一声,好像什么东西摔碎了,我俩都吓了一跳。
我们快步跑到客厅。原来,孩子不小心把电视柜上的花瓶碰碎了。孩子被吓哭了,闺蜜走过去一把抱住儿子,关心地问他有没有受伤。孩子哭了大概五分钟,闺蜜就蹲在那里一直抱着他。
孩子情绪平稳后,闺蜜问儿子发生了什么,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是很流畅,他比比划划说了大概十分钟,闺蜜就蹲坐在那里一直认真地听,时不时会说“嗯嗯”“是吗”“哦,原来是这样”“你害怕了吗”这样的话来回应孩子。
最后,闺蜜问儿子应该怎么弥补,孩子立刻拿来了扫帚。于是,闺蜜带着儿子一起将碎片清理干净。
我在一旁看呆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那一定是冲着孩子吼一顿,然后边唠叨边清理。估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只学会了狡辩和推卸责任。
倾听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如果倾听到位,真的可以化解沟通中的冲突。倾听孩子时有哪些技巧呢?
首先,身体语言要表达出亲密。如何孩子很小,你可以抱着他。如果是大孩子,你可以搂着他,或拉着他的手。其次,孩子说话时,我们要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不要打断。最后,孩子表达观点后,即使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不要指责、埋怨。可以说出我们的建议,让孩子自主选择。
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