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这种中间状态 ”
一种“骑墙”理论:这么做不可以,不这么做也不可以,“模棱两不可” ,它们都违反了逻辑三大基本定律之三-排中律 。
什么叫排中律?就是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 这种中间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不表态,但是如果表态就不能说“两个我都不同意 ”。
排中率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识别和揭穿那些“骑墙者 ”,提高思辨能力,以及沟通的效率。而它最大的价值,则是衍生出了名震四海的推理方法---反证法。
什么叫反证法?
根据排中律,既然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的中间状态 那么只要证明其中一个是错的,不就等于证明另一个是对的吗 ?这就是反证法,排中律最知名的运用 。
刘墉抓“生死阄”,抓起吞掉 ,剩下“死”,那不就等于证明抽到的是“生”吗?
怎样才能学好、用好反证法呢?
一个逻辑严谨的反证法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反设、 归谬和存真
如:成功企业转型 ,获得二次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反设,就是反过来假设这个观点不成立,“成功企业转型,获得2次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
第二,归谬
如果真的是大概率时间,那么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商人像管仲、商鞅,陶朱公等,他们的企业应该大概率会基业长青的,持续到现在 ,可是没有。
第三,存真。所以成功企业转型获得二次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