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方法无流程的领悟式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群里有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无方法无流程的领悟式学习能力,在领悟式学习能力前加上了两个定语“无方法无流程”,确实是点出了问题的本质和特点。领悟是思维的结果,是思维发生飞跃、升华的现象,人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想想,想想(当然这个过程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可能还是相当长的),突然情不自禁地发出“噢……!”,恍然大悟,猛然醒悟,豁然开朗,灵光闪现的现象就是领悟,显然这是我们教育,或者也就是培养人、培养人才在智能领域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领悟,在许多情况下,也会以灵感的形式展现。灵感指的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萌发已经处于情不自禁、犹如泉水般地涌出来的状态,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成
果大量、高速、高效、流畅地涌现出来的思维状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忆他1905年写作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时就说过,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思考和研究,然而那个决定一切的观念却是突然在脑子里闪现的。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时,对于那个折磨着他的谜,心里充满了困惑和迷茫,眼前似乎没有一线光明。但突然在黑暗中闪现出一丝光明,答案萌发了,他马上起来执笔工作。五个星期后,这篇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的论文写成了。著名数学家高斯也曾经说过,他求证数年而未解的一个难题“终于在两天以前我成功了……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联结了起来。”这里描述的就是灵感,显然也是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领悟的飞跃和升华。显然,领悟不是一种技能,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是一种技能,因为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述,因而是有方法、有流程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领悟是思维能力的展现。学习首先是通过听、看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然后进行记忆,所以许多学生单纯用读、背、抄、默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很难上升到领悟的层次的。当学生进入学习基本技能的阶段时,可以学、可以模仿、可以学会、可以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熟练掌握的程度,由于是有方法、有流程来进行学习的,所以也是很难上升到领悟的层次的。接下来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实现思维的领悟(飞跃或升华)?由于这是一种“无方法无流程的领悟式学习能力”的教学和培养,所以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具体怎么做、怎么实施呢?
首先,就是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将“无方法无流程的领悟式学习能力”一点一点、一部分一部分地转化成“有方法”、“有流程”的讲授和示范,这里的方法和流程应该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确认为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强调: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将很难讲清楚、难以言传、欲言又止、讲了多遍以后学生还是一片茫然、竭尽全力还是感到没有讲清楚、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而心理上又极力想回避的道理(实际上就是规律性),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第二,在教学中(包括课内和课外),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方法、手段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在“量够质高”的思维过程中闪现灵感的火花、思维的火花,迎来领悟的飞跃和升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学习和在消极
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才强调:教师的天职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励每一位学生(包括班级
中最差的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第三,教师对引导、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问题中出现的关键思维节点,要进行一步一步的、尽可能是形象性的剖析和介绍,揭示突破关键思维节点的原理、道理、依据和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口述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才强调:教师的伟大就在于能引导、带领学生功克、越过一个又一个关键思维节点,能将越过一个问题的关键思维节点的思维过程令人信服地剖析清楚。
第四,经常鼓励、引导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尝试挑战一些对学生自己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和难度的综合性问题,可以采用“试一试,不行再试一试”的思维模式,也可以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经受挫折和失败的磨练,从而达到在思维中学会思维的目的,领悟进行正确思维的真谛。
所以,我们才强调:教师的价值就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通过自己的积极
思维领悟正确思维之真谛,领悟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