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么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真理从来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他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从某种角度讲,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最真实的,而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
对于深受媒介及隐喻这种观念影响的现代人来说,数字是发现和表述经济学真理的最好方式,也许这是对的,但似乎还不足为证,我只是希望人们注意到,决定用什么方式来揭示真理,其实是有些武断的,我们一定都记得伽利略,只是说大自然的语言是数学,他没有说一切的语言都是数学,甚至连描述大自然的特征,有时也不一定使用数学语言。在人类历史中,大多数时期大自然的语言是神话和宗教仪式的语言,这些形式具有让人类和大自然相安无事的优点,平时人们相信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们绝不能随时准备炸掉地球,然后大肆赞扬自己找到了谈论自然的真正途径。
有些讲述事实的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所以这会对采用这些方法的文化产生健康的影响。我这样说不是想要宣扬认识论的相对论,我希望能让你们相信印刷文化的认识论在日益衰退,电视文化的认识论在日益壮大,这些会在大众生活中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可笑,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极力强调任何讲述事实的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影响会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一种文化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文字,再从印刷术转向电视,关于真理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实践一样,诗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既然智力主要被定义成人掌握事物真理的一种能力,那么一种文化的智力就决定于其重要交流方式的性质。在一个纯粹口语的文化里,智力常常同创造警句的能力相关,即创造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精辟俗语的能力相关。在那个文化里,这样的人是圣人,但是在一个印刷文字的社会里,有这样才能的人充其量被人看作怪人,甚至是自大的讨厌鬼,在一个纯粹口语的社会里,人们非常看重记忆力,由于没有书面文字人的大脑,就必须发挥流动图书馆的作用,但是在印刷文化记住一首诗,一张菜单,一条法规以及其他大多数东西,只是为了有趣,绝不会被看作是高智商的标志
我的观点仅仅是说: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实现这种变化的途径包括: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
印刷术的发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来自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