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自己生活规律,早起早睡,每天学习运动,这样坚持一了段时间,你以为很自律,但突然只要有一天,比如你没有做运动,后面几天你可能都不会做运动,甚至还可能不会学习,不会早起早睡,这个时候你以为自己是犯懒了,没有坚持下去是意志不够,觉得痛苦自责。
其实,这不是意志不够,也不是你犯懒了!
另一种情况是:你邋里邋遢,每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晚起晚睡,不吃早餐,一点都不约束自己。但是只要有一天,你尝试了运动,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可能每天都会运动,还会学习,甚至早睡早起,变得自律。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真厉害,突然这么上进了,长大了。
当然……其实也不是!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律的人变得摆烂,让摆烂的人变得自律起来呢。有人可能会说,你一直提到运动,难道是运动吗?也不是,运动只是一个举例,你也可以换成学习、早睡或者其他的。
是什么呢?
答案来自破窗效应。
什么是破窗效应呢?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两辆相同的车子放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一辆放在高档小区,一辆放在了脏乱的街区,并取走了第2辆汽车的车牌,结果第1辆车停了一周,也无人问津,而第2辆车不到一天就被偷了。
于是詹巴斗把第1辆车的车窗敲破了一个大洞,几个小时之后第1辆车也不见了。对于第2辆车被偷,我们很好理解,毕竟它停在脏乱贫穷的地区,但第1辆车的车窗打破之了后,为什么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呢?
对此,犯罪学家凯琳和政治学家威尔逊是这样解释的:一辆完整的车因为没有漏洞,所以很难引起人偷的欲望,但是当他的车窗被打破以后,就给别人这样的暗示:这辆车被打破玻璃也没有关系,这就勾起了人们打破其他玻璃,想要将其偷走的欲望。
这就是“破窗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一面墙如果出现了一些涂鸦,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块干净的草坪,上面有人扔了纸团,那么很快的,其他人也会把纸团扔在上面;景区里一旦有游客踩踏花草拍照的情况出现,过不久,这片花草就会被踩得东倒西歪……
像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破窗效应并不总是让事情变得糟糕,当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也能巧妙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比如你摆烂的人生:不想运动,不想早起,不想早睡,房间也邋里邋遢,脏乱不堪,不吃早餐,只想躺平,没有上进心。
学习了破窗效应,不妨试着运用它,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工作和生活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如前面所讲到的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觉得一下子改正过来很艰难,那么可以先试着改变其中的一项,比如不吃早饭、熬夜或是不做运动三者之一,当我们体验到坏习惯的秩序被打破之后,自然就会慢慢的去打破其他坏习惯的窗子。
当然,这样的话,我们就更应该警惕起来,不要把原来某个好习惯改变了,因为我们一旦改变了好习惯,也容易引发破窗效应,其他的好习惯也会随之被改变。
所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要忽视破窗效应的作用。小细节也要做好,才能保持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秩序。
这似乎对我们形成自律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启示:自律并不需要在提前制定某一个计划,然后从头到尾的执行,人都是有惰性的,反人性的自律让你感觉痛苦,不到两天你就会坚持不下来的,不妨先执行一个,打破一个窗子,这样你会自然而然的去打破其他的窗子,顺其自然的变得自律,是不是很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