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为了项目好,很多事情没有做扎实,下次要努力改进。“项目组前端成员说。
“但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项目经理追问到。
“我之前在的XX项目,团队氛围非常的好,大家没有什么勾心斗角,都是一心做事儿......现在我感觉在项目内干的特别的累,沟通也有困难。“前端继续补充到。
项目经理意识到他困在自己的情绪中自说自话,打断他,“很好,已经识别出问题,那么下一步要怎么办?“
“我不知道,我没有好的办法,这个项目一直就是这样了。“
身为项目经理的你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团队内一名技术成员总是不断吐槽你的管理方式或者管理能力有问题,但是打算征求对方意见的时候,对方又什么也说不上来,感觉就是单纯的发泄一遍情绪。没法提供任何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总觉得时刻处于火山喷发的状态,但就是一直不喷发。过后回到项目中,依旧我行我素,单独谈话也只是发泄不满情绪。
举一个例子,项目管理中度量软件质量指标之一的缺陷密度。它的计算公式是:bug数量➗(有效代码行数➗1000)。它本是由两个变量控制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软件质量。但这些天天吵吵着“我也是为了项目好的”人,实际做的却非常离谱。
“缺陷密度的事情已经跟你们讲好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指标的背景也解释清楚了。剩下的工作是回到各小组内与组员传达清楚含义和背景,切忌让组员感觉这些度量的指标是为了监视他们“。项目经理在某一次周例会上强调说。
“缺陷密度的具体数值,暂定在6(每一千行代码预计会有6个bug出现)。记住,这个目标是暂定的,它会随着项目的进行,成员对于业务的深入理解和代码能力的增强而变化,到时候在进行调整。设定目标并不是监控大家,而是通过‘检视-改进’这样一个闭环,不断的改进和提升。“项目经理再一次强调。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本次例会到此结束。“
会后某一小组内部会议。
“项目经理今天给我们开例会,强调这一版本的功能必须测试出10个bug,测试不出来不允许下班。“
“这是什么傻逼项目经理,天天只会定这些没有用的指标......“
如果你对于上述的场景有过经历,项目经理对于这样的团队成员算是比较头疼。天天高调说都是为了项目好,但真的需要为搞好项目献计献策的时候,反而提不出什么内容,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完全背道而驰。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团队协作、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在这个领域中,人们常常会说一些关于如何做好项目管理的理论,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却与他们所说的并不一致。这种现象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尤为常见,因为软件项目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项目管理者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首先,人们常常说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但实际上却经常会出现计划的频繁变更和延期。这是因为在软件项目中,需求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很难在项目初期就完全确定所有的需求。因此,项目管理者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并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人们常常说要充分利用团队资源,但实际上却经常会出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这是因为在软件项目中,团队成员的技能和能力是非常不均衡的,有些成员可能会被过度利用,而有些成员则可能会被浪费。因此,项目管理者需要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量进行合理评估,并合理分配资源,以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人们常常说要积极管理项目风险,但实际上却经常会出现对风险的忽视和漠视。在软件项目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很难在项目初期就完全确定所有的风险。因此,项目管理者需要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上述提到的三点,“吐槽”式的项目成员会说,“还不是项目管理能力不行,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计划总变来变去,那之前辛辛苦苦要我们排计划又有什么用?“
有句话说的好,“能够理解为蠢的,就不要理解为坏“。在项目实际的管理中,一定要注意识别这类人。他们嘴上说的非常好听,但实际做的确实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现一例,清除一例。
我们鼓励积极、正向的反馈意见,团队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才是“真的为了项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