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目标管理:OKR驱动人才发展-自我认知
认知这个词,早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信息差,资源差,认知差,是当下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将人与人,企业与企业拉开差距的原因。
信息差是你知道,我不知道,资源差是你有,我没有,而认知差,是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事情,你觉得是个机会,我觉得是个坑。信息差,资源差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而只有认知差需要长时间长周期的积累与提升。
在OKR实践中,个体之间的认知差表露无疑,这在传统的组织运营中,是很少发生的,在传统的运营中,不同层级的个体,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上级的指令,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达成,最后再向上级交差。
而在OKR场景下,则完全不同,不仅要结合公司自上而下的契约式目标,还要自下而上的提出挑战性的目标。
在导入OKR的团队中,在关键结果的设计和撰写中,最能体现出个体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个体的认知力源于逻辑力,呈现在创造力上,什么是个体的认知力?
第一,个体的认知力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第二,个体的认知力是个体心智模式的导航仪;
第三,个体的认知力是将信息和逻辑,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也是一次简化的过程;
第四,个体的认知力是深入观察,形成独特的洞察力,以及结合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展开构建的过程。
为什么说应用OKR工具,可以帮助个体提升认知力,我们经常说:扩大你的认知半径,提升你的能力半径,缩小你的行动半径。这一句话用在OKR实践,最为贴切和真实。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仅供参考。
1, OKR的路径设计,本身就是创造力和认知力的体现;
2,OKR的共识与共创,本身就是群体意识与个体认知力的融合;
3,OKR的评估与反馈,本身就是认知力的对齐和校正;
4,OKR的复盘与总结,本身就是群体认知的提升与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