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到舍了得了老师《存不了钱存几本书》的一篇文章。
我在他文末留言到:“爱买的人书没什么了不起的,也不能证明他完全是爱好阅读之人,有本事把买回来的书全都给啃了,我就会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厉害者。”
他回复说“读书需要时间,既然是买书,自然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即使装点门面,视书为装饰品,也算不错。”
感觉老师他说的挺有道理的。
即使把书买回来装点门面,视书为装饰品,也算不错。
我平时爱好阅读,也爱买书。每年都会花好几百块钱去买书,看书的速度远赶不上买书的。
每次去书城或书吧,总会遇见一些心仪的书出现,还是会想到买一两本。
如看到喜欢的书不买,自己将会浑身不舒服,尽管家里还有好多书没看完。
有朋友建议我多读经典的书,多买名家的书。近些年来,除了买部分文友的书外大多买的也算是一些经典的书。
不料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打开有大量文章供自己浏览、阅读,纸质书在某个时候不得不成了一种装饰品。
今天下班路过一超市门口,看到了一个书摊,从中的书好多都是非常经典的正版书。有《鬼谷子》、《朝花夕拾》、《平凡的世界》、《活着》、《道德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呐喊》、《面包树上的女人》、《小姨多鹤》……价格上比书城的要便宜一倍不止。
我还是忍不住低价的诱惑,挑了两本。一本是钱钟书的《围城》,另外本是外国人写的《追风筝的人》,共花了40块钱买下了。
自己对这两本书早已耳熟能详,今天买回来如没时间读,就如同像舍了得了老师说的那样,用来装点门面,视书为装饰品,也算不错。
如某天翻开来读了,这两本书中就算是有两句话能够让自己受益,那么感觉花这40块钱也就值了。
现在社会40块钱能买什么呢,顶多买两杯奶茶,还不如多买两本书。
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