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下班坐公交车,利用这个时间,半个月竟然读了半本书,200多页,感觉自己还挺厉害呢。最近在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早就买了,因参加读书会才拿出来读。现在已经快读完了,有好多观点都是自己第一次听到,想要深入理解还得再多读几遍。但是有一个观点记忆挺深刻的,可能因为我产生共鸣了。
-
马粪争夺案:
讲古代(外国)都是用的马车,马路上都是马粪,因为马粪对植物?有益处,所以派A去捡马粪。A捡了大半天,堆了好几堆,但是没有运输工具,所以回去准备明天再来拉走。第二天早上,B看到路上马粪堆的很整齐但没有标记,问旁边的人和这条路管事的都说不知道是谁的,然后认定是没人要的,所以B把堆好的马粪拉回家了;A中午来拉马粪,发现已经没有了,就把B告上了法院。问法院应该怎么判?有人说马粪是马拉的,应该归马所有,但是马随意丢到马路上已经放弃了,所以谁捡到就是谁的;有人说马粪属于A,因为A劳动了(马粪成堆);有人说马粪属于B,因为B事先确认没人要才拉回去的,只能怪A没标记好
其实法院怎么判都是有理的,但是法院的判决会对今后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判马粪归A,那么以后人们大概率都会辛苦工作,勤劳致富,人们的辛苦劳动是有价值的;如果判马粪归B,那么人们可能不好好工作,天天想着拿别人的东西,家里的财产要雇佣好多人来看守,耗费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最终判马粪归A
- 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稀缺的物品?
武力:一个村子只有一块面包,谁能打过大家谁吃
考试:证书、学历学位等都是这种方式
x票:比如之前买粮食需要粮票,买自行车需要x票
权利工作等:比如之前xx工厂福利分房,子承父业等
钱:谁出的钱多给谁
以上几种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对于前几项来说,这种方式只让自己获益了,不能波及其他人。比如说武力,有一个好房子,大家都想要,最能打架的人获得。那大家都会强身健体,但是自己强壮了,对别人有任何作用吗?没有。剩下几项也是如此。只有最后一项钱,如果钱多的人能获得,大家就会想着去赚钱,老板们想着怎么优化自己的产品服务大家,打工者努力打工挣钱服务老板,这样大家都可以赚钱,同时社会也越来越好。
这跟我之前看的《原则》中有一条生活原则很像:做任何事情要考虑结果的结果,多考虑一层。比如锻炼身体,肯定不好受啊,肯定喝着可乐,吃着薯条瘫着更舒服。但是再看结果,长期锻炼身体,身体很健康;长期喝可乐吃薯条,身体有太多的垃圾食品,会得各种病。
只不过原则是针对个人来说的,而前面两个是根据国家的角度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