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注重外在,这个外在,即指外表,也指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有很多,比如说钱、房子、车子,以及名牌大学的文凭、颜值的伴侣等。
因为身外之物的充裕以及优秀,让我们感到十分有面子,但我们之所以能够有面子,拥有远胜于他人的身外之物全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在。
优秀的人吸引优秀的人,这种优秀不但是我们的学识,还有性格、品德、社交能力等,出色的内在塑造出色的外在,就如《论语》所说: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个子夏是谁?他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01为色而来,终将为色而去
之前的几篇文章提到过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是有若,另一个是曾参,而这个子夏也是孔子的弟子,他比孔子小44岁。
哪怕是放到现在,他们巨大的年龄差,也足以让子夏做孔子的孙辈了,可没想到,他年纪虽小,提出的见解却并不幼稚。
“贤贤易色”,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是说尊重有品德的人,而要看轻貌美的女色,这是比较肤浅的见解。
另一个解释,在古文中“色”通常代表的是“表现外在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外在的东西,不要太过于看重,更重要的是和那些有品德、有才学的人交往。
我在小标题上写“为色而来,终将为色而去”,也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假如现在我们自己的条件是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那些看重我们三高条件的人成为我们的朋友或伴侣。
那后面当ta发现我们的学历是伪造的、高收入是偶尔的、并且还出意外毁了容,你猜ta会不会变心或绝交?
但假如我们自己的条件是高智商、高情商、高道德,而颜值、学历和收入都只是一般,在这种条件下愿意跟我们在一起的人,会不会更可靠呢?
这就是一个表现在外和表现在内的区别,当然外在也很重要,并不是要否定外在,只不过我们要更注重修炼内在而已。
02真诚待人,也是修炼自己的内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对待父母,要用尽全力。对待上级,要有奉献精神。对待亲朋好友,要说到做到。
这句话就涉及到了儒家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善待亲戚是修身,搞好人际关系是齐家,处理好职场关系是治国,以上一切都搞定了,“和平”又怎么会不来呢?
我之所以把善待亲戚放在修身的行列中,是因为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无法处理好关系,又怎么能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呢?
搞好人际关系,为何是齐家?因为只有人际关系处理的好,才能保证全家都是平安的,而处理不好,就常常会陷入语言纷争、肢体打斗、严重的甚至会家破人亡。
而治国,我认为它属于事业,放到现代社会,可不就是职场吗?在职场中个人有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上下协调,才能齐心协力,使公司蒸蒸日上,否则也有破产危机。
最后这个平天下,我说到“和平”,其实是指内心的平和,内心的境界达到了,即使处于战场,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促进真正的和平到来。
讲了这么多,我似乎已经偏题了?其实也并不是偏题,只是借此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因为对于这一小段话,我并不是完全认可的,大概是境界不到吧……
年轻如我,幼稚如我,只能想到别人对我好,我也会对他好,假如别人对我有害,我又怎么能对他好呢?
03江湖中的人情世故,从来不弱于高学历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如果能够做到上面的几件事,即使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文凭的人,我们也会说他是一个智者了。
与上一小段相反,这句话我是极其认可的,这就要提到,我身边的一些故事了。
A是中专毕业,后来当了一个很普通的文员,却因为很擅长搞人际关系,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和朋友一起创业,赚到了一大笔钱,现在过的十分潇洒。
B是大专毕业,直接就在父母的公司当了一个中层领导,可没想到父母在公司权力斗争中输了,破产又失业的他只能去原来根本看不上的小公司上班。
C从小就不爱学习,中学都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浪荡。但靠着哥们义气,找准了好项目,总能赚到一大笔钱,赚的多花的也多,虽然留不住,但好歹也过得快活。
D是本科毕业,每到一家公司呆不到半年就被迫离职,有时是因为同事的排挤,有时是因为没看懂上司的脸色,虽然过得节俭,也攒不到什么钱。
不是说高学历不好,但有时候,懂得人情世故比高学历更加重要。
我也毕业了好几年,想想自己接触过的人际关系,确实有很多地方自己都做得不到位,需要继续改进。
学校虽然已经是个小社会,但它终究没有真正的社会那么复杂,在复杂的世界里想要过的好,依然要遵循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终身成长!
写在最后
比起外在,我们更需要看重内在的东西。
对待父母要尽心尽力,对待工作要有奉献精神,与朋友交往要说话算数。
如果能够做到处理自己的每一次人际关系,就算没有什么学历,却也能称得上是智者、大师。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以和为贵。
今天是周日,你休息了吗?周末愉快吗?离开之前,别忘了为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