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我而言,似乎有种难以名状的魔力在召唤着我。这几年来,每每要动身前往,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无法成行。
之前做攻略的时候,总是看到网友说,故宫太没意思啦,省时间就不要去那了。
说实话,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快时代生活的今天,愈来愈浮躁的都市人,已经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与古朴的建筑物,历经多少朝代演绎尚保存下来的文物对话,了解其背后的历史。
因为学识疏浅的缘故,我对古代文物的鉴赏一直停留在十分浅薄的层面,一方面我觉得她们肃穆庄严又极具美感,另一方面又极其佩服真正懂得她们的人对她们的了解与垂爱。
如果不是今天刚好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我想或许我对美的鉴赏能力一直都停留不前了吧。
修文物本身需要拥有高超且精湛的技艺,又要有过人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强大的知识背景。
我在镜头里看到了很多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先生,他们一丝不苟的研究和修复文物。那种极为庄重的神态让我肃然起敬。可能之于他们,这不过是一件寻常的工作,可是我看到的是,他们日复一日的付出,为了我们大中华的历史文物守在这样一个地方。
我看着那些楹联,青花瓷,钟表,火炉等等,经过他们的手,又重新赋予了生命,觉得感动至极。
可能我们在观赏的时候,只是一晃而过,或者简单停留几分钟,可是就是这样一件文物,他们可能要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修复。
其实这样的工作虽然光荣,但是要比常人更具耐心,因为要你长时间坐下来重复一个动作,就凭这一点,我都要对他们致敬。
我看着那些锈迹斑斑抑或有所裂缝的古物,心里腾地升出了很大的感动。学生时代学历史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可是并没有很深入去学习和了解。我立马在网上买了一些唐,宋,清时期的历史书,我迫切渴望了解今天我们赏析的文物,她们的主人。钟表修复师傅——王津老先生,已经即将退休,他81年就进故宫修钟表,到目前为止,觉得几十年的时光就这样一晃而过。对于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尽可能多的修复更多的钟表。觉得人的职业规划中,如果不能留下什么有意义的贡献,就感觉白过了。
有点泪目,老先生必定是很热爱这份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无怨无悔把半生都贡献给了故宫,再回首时,还遗憾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
时间原本就过得飞快,生命也太过短暂,这个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