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阅读打卡第2天
读《曾国藩传》第二章有感(二)
最近一直在学习精力管理和效率管理,同时践行断舍离,今天收拾了半天屋子,大扫除了房间,心里也好清爽干净啊~
夜深了,我又来拜读张红杰老师的《曾国藩传》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昨天说到曾国藩高中进士之后,进了翰林院。今天说到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的春天,正式开始了他的京官生涯。
由于曾国藩从小非常自卑,进了翰林院,认识了全国精英中的精英,他开始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其中,与别人一聊天,说出来的都是没有见识的话。
于是,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成了曾国藩新的焦虑,于是他立志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但当时的他,身上有特别多的毛病:
1.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2.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3.虚伪,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4.好色。
因为立志要做圣人,所以他到了翰林院,如饥似渴的开始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通过读书和交友,他的视野和见识与以前大不相同。
于是,他在30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不为圣人,并为禽兽。”于是他开始了自我管理的修行之路。
那要如何改掉自己的那些坏毛病,做一个圣人呢?
曾国藩脱胎换骨的开始,就是写日记。而他写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而不是记流水账。
在写日记时,他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日日反省,日日修身养性,还请朋友监督,直到晚年他都没有放弃每日写日记自省的好习惯,很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在学做圣人的道路上,取得的第一项成功就是戒烟。戒烟成功后,极大的增强了他“学做圣人”的信心。
然而“学做圣人”的道路是漫长的,它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尤其是性格深处的缺陷,并不像戒烟一样容易。
因此,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曾国藩说:“有恒为作圣之基。”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曾国藩,三十而立,学做圣人。可见,立志或者说建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有了目标,把握好了方向,时时反省,调整改进,一步步持续的朝着目标迈进,你就会越来越好。
正所谓:方向对了,事半功倍。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