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温暖的涟漪

780  温暖的涟漪

      当一份英语拓展实践作业的反馈在班级群激起涟漪,家长们或小窗私聊,或在群内分享,而我则有针对性地回应孩子用英语描述周末活动时,表达力很好,眼睛里有光,能从不同维度关注到英语和现实生活的深度链接。看着班级群里的消息,我深刻感受到家长朋友们对自己孩子学习的关心,更关注孩子是否能被老师“看见”。我给孩子的每份作业,都写好了评语,不是为了表扬自己,而是在向家长朋友和孩子们传递信息:只有家校良性互动,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才能具象而又生动,在务实的体验中充满成就感,亦是积极心理学中社会支持系统的生动写照。我们熟知,个体的成长动力源于“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满足,而家校共育恰是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为学生英语素养的生长提供阳光、雨露与土壤。我以原创4F理论为脉络,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阐释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Facts是根基,源于对学情的支持;Focus是枝干,融合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Feelings是花叶,滋养着成就感与获得感;Future是果实,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四者交织,让英语学习从课堂孤岛变为生活长河,让素养培育如涟漪般扩散和生长。

01 Facts:家校合力的支持系统构建,是满足学生基本心理需求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家校共育的首要价值是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全场景支持,让乐学善思的孩子们在家校共育的支持中扎根。

        家庭提供自主感的土壤。Facts层面强调基于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低年级学生需要游戏化学习,高年级学生渴望真实语境应用,家校合力恰好能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低年级家长根据教师建议,用单词卡片配对英语儿歌接龙等游戏化方式,让孩子在玩中积累词汇。当我收到黄ZH同学和妈妈的对话视频,隔屏都感受到ZH同学爆棚的自主感,而这种家庭场景中的自主探索,比课堂单向输入更能激发学习内驱力。对于高年级真实语境实践,我会聚焦单元主题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让孩子们在三选一的作业设计里,选取自己喜欢的,挑战“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并用过程性评价反馈其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自己的英语语言综合素养。

        做敢于为孩子搭建胜任感阶梯的老师。我会立足班情,基于学情设计主题式分层作业,鼓励家长成为脚手架的搭建者。在基础层,家长协助孩子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词汇,如Food单元中,孩子画水果、蔬菜、主食分类图,家长关注孩子作业完成过程,实现可视化亲子时光的高效陪伴。对于进阶层,家长鼓励孩子用英语或记录或表达或听读5-10分钟,我通过作业反馈强化亮点,让学生在完成、反馈和改进中获得我能行的胜任感。如我们班赵YC同学,在爷爷的指导下,几乎每天坚持听读打卡,私发给我,我会及时高效地予以点评,必要时会给予方法指导。

          家校同频是筑牢归属感的港湾。归属感源于被接纳和被重视的情感体验。当家长在群内分享孩子的英语配音视频,我会带领全班为其鼓掌;当孩子因发音不标准沮丧时,家长私信我寻求方法,我会利用课余或网络为孩子进行一对一纠音。当孩子拥有了“家庭支持+学校肯定”的双重归属,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他们会瞬间生发出稳妥的安全感,他们会自然展现出积极成长的倾向。

02 Focus:积极心理学的心流体验激活了家校的同频共振

        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指向语言运用能力,人文性关乎文化理解与价值认同。家校共育通过实践任务设计,让孩子们在用英语做事中进入积极心理学所说的心流状态,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技能与挑战匹配时,学习便从任务变为享受。起初对于我聚焦每个单元分层设计的英语拓展作业,家长们不是很理解,交上来的作业也不多,质量高的作业也是寥寥无几。但我始终坚持将每一份作业进行细致用心的点评,家长感受到了我的“诚意”,渐渐的拓展作业的份数增多了,质量越来越好了,以致于现在基本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实践作业,家长们也特别关注我的作业点评与反馈。

        在真实任务中体验心流。也许自己曾经是中学老师,更加明白英语活学活用的重要性,于是我总是在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中,搭建小初衔接桥梁,对于不同学段对应的不同定位,我会深层次考虑,将小学英语学习与中考的英语方向结合起来,才有了这个主意,即聚焦实践应用设计作业,而让家长成为任务场景的提供者。在四上Unit2 What time do you get up?中,我让孩子描述自己周末的一天,有的同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自己的周末表达得非常精准,而有的同学作业则仅为文本中语篇的仿写,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缺乏新意和创意。宋YN同学的周末作业非常nice,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了自己在购物中心的所见所感所思,真是迁移创新的典范,特别值得孩子们借鉴学习。我想,当他将语言表达技能与挑战创新相结合的体验,正是心流的核心特征。在我们进行的节日文化单元教学时,孩子们可以自主开展中西跨文化对比学习,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找不同,然后再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回想起来,不管是孩子们自己,还是作为老师的我,都颇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因为孩子们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其实就是发挥学科育人效能的真实再现。

        在情感共鸣中深化认同以实现人文性浸润。家校合力让英语学习超越工具性,触及人文性内核。当下孩子们的父母基本都是大学生,都可以辅导孩子的小学英语学习,我们班就有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亲子共度时光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们英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机会,当语言学习和情感传承深度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学习型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更加容易融洽亲子之情,无形中英语成为了连接generations的纽带。

03 Feelings: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激起了家校共育涟漪

        积极情绪能扩展个体的思维与行动范围,建构持久的个人资源。家校共育通过及时反馈和正向强化,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中积累成就感和获得感等积极情绪,形成学习、积极情绪和更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从纠错到发现亮点体现出家长的积极反馈。印象中,往日的英语作业反馈,家长群里大家的反应基本是“潜水”类型,但自从开展英语主题拓展作业以来,家长与我的私聊更加密切,不再只是简单的关注作业是否完成,而是问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让孩子能够跟上班级整体节奏,或能跳起来摘桃子等。这些源自家长朋友的正向反馈,让我发现一个秘密,家长在指导孩子开展英语学习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迭代升级。而我每次与家长交流时,不忘告诉家长朋友多鼓励孩子,看见孩子的成长,发现他们的优势,从正向激励和评价视角,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和学业水平提升之道。鼓励家长用具体赞美替代笼统评价,先肯定创意,再委婉纠错,保护孩子们的表达欲。我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鼓励,以拍照在班级群分享,或录制微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强化孩子们的获得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朝着自己既定目标持续发力。同时,我会将家长记录孩子的英语成长瞬间收存起来,进行课件分享,让孩子们将日常学习的知识点串联成剧,进行现场表演,在小组合作和与同伴互动中,实现可视化成长。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们会自主地先提三个问题,再用英语简单表述出来,并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助力成长。

        从任务完成到价值感知传递积极情绪。在进行Family主题实践作业设计与反馈中,有的学生模仿family tree,写出家庭中的人物关系;擅长绘画的同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家庭成员;擅长拼贴的同学,将家里的人物角色及喜好结合起来,形成独有的family mind-map等。我很喜欢这样的个性作业,没法照抄,学生们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都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创新表达方式,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多面性以及他们多元发展的潜能,因此,这样以“语言学习+品格肯定”的点评与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不仅是工具,更是表达爱的方式,既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又可以成为家庭的骄傲,如此双重积极反馈,让学生的成就感如涟漪般扩散,驱动着他们保持英语学习兴趣并进行持续学习。

04 Future:让文化自信成为家校共育种子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我们知道个体的未来导向包含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三要素。一份作业的完成与反馈,看似是师生及家长间很平常的事情,但当家长与老师在积极交流沟通的互动中,让家校共育通过文化浸润为未来赋能,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培养他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未来胜任力。

        家校协同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不管是周末还是寒暑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能让孩子忆起课堂所学关于博物馆等相关支架语言,随时可以实践应用,与同行之人开始英语会话交际,遇到不懂之处,可以借助手机搜索知识盲区,或用AI予以解惑,让孩子们既不盲目崇洋,也不固步自封,形成积极的多元文化认同。

        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建立英语学习的未来目标。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我会鼓励家长用开阔的视野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关注时政热点,陪伴孩子一起观看英语纪录片,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如何看待全球变暖等,用英语写下保护承诺。通过“全球议题+本土行动”的思考,让英语学习有了改变世界的意义感。

        当家长与孩子在家里的英语视频在群内收获掌声,当我的个性化评语让孩子眼睛发亮,当学生用英语自豪地介绍我的中国故事,家校共育的涟漪便已扩散至素养的深海。这种共育合力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满足,是心流体验的激活,是积极情绪的建构,是希望思维的培育。家庭与学校的双手,共同为语言学习注入温度与深度:家庭提供生活语境的土壤,学校搭建素养生长的支架,学生则在这片沃土上,从敢开口到爱表达,从学英语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积极共育支持中发光,让每片涟漪都能推动素养远航,最终汇聚成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未来公民的成长长河。

        家校共育的英语课堂,正是通过语言学习这一载体,让积极成为一种习惯,让成长成为一场温暖的遇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