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教师例会正常召开,只是由线下移到了线上。
会议上,结合当下的线上教学,与所有老师分享理解与建议。在谈及为什么要保证线上教学常态化开展时,提到“两个重要”,一是我们对学生很重要,学生对我们很需要。尤其是当下,那么,另外一个“重要”是什么呢?则邀请所有老师转换立场,换位思考,直面现实—我们对学生也很需要,学生对我们也很重要。如果离开了学生,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还是什么?不敢想,也更没有答案可以分享给大家。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老师因身体原因未能线上教学。
我是上午第二节课,照例早早进入会议室,也是一段时间以来班级固定的线上教室。看到已有28个孩子在我之前进入教室,隔着屏幕,看到,能打开摄像头的孩子已在端坐看书。
班主任蒋老师昨天晚上已在群里统一告知今天上午第一节课老师不能开展线上教学,但是孩子们仍然按照作息安排,准时进入教室!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居家期间,一份作息时间表,一间空中教室,常态的教育引领,持续的家校沟通,对孩子来说,何其重要!
这个时候,孩子对我们很需要,我们对孩子很重要!
看到教室里那么多孩子在,心里有感动,还有莫名的心疼……
今天比昨天起床晚,但给孩子们上课,不受影响。课堂上,孩子们文明有礼,听讲专注,回答完整,实现了课堂的快节奏,保证了课堂的有效率。如果,这一天,没有这30分钟,与孩子们的线上交流对话,与我而言,这一天一定会少点色彩,缺点什么。尽管,此时,窗外阳光明媚。
第三节课是劳技课,上课老师是教导处张祎宁老师。还没好清,嗓子哑着。不舒服以来,一节课都没落过,从主教的数学,到兼教的综劳。这节课,张老师在教孩子们剪纸。私下里总跟数学组其他老师炫耀:这个张祎宁,不务正业,教数学,居然能剪纸,而且能剪这么多,能剪这么好!孩子们看着张老师的操作,学着剪,那种神态美丽极啦!
(因为腾讯同时打开摄像头数量被限,所以无法同时看到更多孩子的专注和美好)
有人说,阅读的姿态最美。我不反对,但是,如果改成“专注于积极工作的姿态”,可能会更完整和全面。
孩子们的专注,一方面源自张老师的教学内容,另外,也不可或缺含有对张老师教学态度的肯定以及感谢。
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课。从周一线上教学以来,蒋老师就因嗓子哑,说不出话,而未能与孩子们有声交流。都是在课前选择好资源,然后,组织孩子们课上集中学习。
今天呢?
当听到蒋老师招呼小朋友们先去喝水、上厕所,再拿好语文书,做好上课准备时,我用自周三居家以来,从未有过的嗓门招呼家里人—我要喝水!
……
我们的蒋老师,已然恢复,班级教育管理都在向好。其他的老师,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长,我们所有人呢?相信也都定会越来越好!
今天上课,在教室里见到一个不知道具体是谁的名称—中国加油!原来,是邵宸熙爸爸给孩子改了名儿,期望我们大家都能一起加油,给自己加油,为祖国加油!这也道出了教室里所有家长的心声!
今天早晨起床比平常晚,但是,小区里特别安静,我想,大家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给自己,为祖国加油吧!
一切都会过去,让我们永远记住—
面向未来的最好方式,是把一切都献给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