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浮躁,焦虑,充斥在手机屏幕面前你我他的内心。我也是其中一员。
为了减少焦虑,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激励自己,掩饰内心的不安。各种知识付费平台,得到、樊登、混沌、youcore、写作营、圈外等,只要觉得有用的课,都买;如果有人推荐哪本书,我认为有用,就立马京东下单,恨不得马上就能看到。
这样做,我反而更加焦虑了。有段时间朋友圈疯传韩寒的一句话:听了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道出了我的心声。
02 以行动改变为学习目标
为什么的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这么勤奋,焦虑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为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人推荐了《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说:
主要的逻辑关系就几个,演绎逻辑、时间逻辑、结构逻辑和重要性逻辑;构建金字塔的方法有两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为了写出好文章,报名了写作营,听粥老师讲: 好文章的标准有提供新知、信息量大、逻辑清晰、不端不装、真诚沟通;
很多时候,我的学习就止步于此了。扪心自问,真的学到知识了么?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么?能写出好文章了么?我不会因为了解了很多信息而开心;只有在根据学到的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喜悦。
成甲说,只有改变你行动信息的才叫知识;没有改变行为的以上内容只能是信息。
检验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唯一标准是:行为是否有进步,是否符合知识标准。
比如,我说要提高写作技能。目标这样设立就行了么?这只是一句口号,它让人感觉软绵绵,无处使力。那么如何建立目标呢?
张萌萌姐推荐SMART法则,来管理目标。用这个信息来指导如何高效制定目标。
Specific具体的,要提高到什么水平呢?什么时间完成呢?
写作训练营比稿获奖,2020年12月完成。
写作能力评估,直观的方式就是在获得第三方平台的肯定;单纯以数字衡量写作,不能代表能力提高。
Measurable可衡量的,要怎么衡量呢?
通过不断的输入和输出提高写作技能。
输入:随时+固定时间(每天早上早起or晚上睡觉前)收集素材,故事和金句;
输出:随时记录灵感;每周输出一篇1500字长文;每天写反思日记,500字左右。
Attainable可实现的,是否可实现呢?
随时记录灵感+素材,支撑每周的1500字长文,否则会出现枯竭,写不出来的情况。
固定时间收集素材, 避免有时候因为忙其他事情忘记了。
反思日记,反思行动假设是否有效,行动需要如何调整,不仅锻炼写作,也锻炼了思考能力(具体如何操作,借鉴成甲的有效方法)
以上几个动作,可操作性强。只是能否达到比稿成功的目标,实施过程中还要持续调整。
Relevant相关的,行动跟目标相关么?
提高写作技能,高质量的输入和高质量的输出,相辅相成。
Time_band有时限的,多久完成?
2020年12月之前完成。
经过根据SMART对目标进行更具体化、可操作性等检查,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接下来,做就可以了。
03 同一时间专注一个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读书输入的观点和素材的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读书效率太低了,诶,是不是需要先去学习快速阅读,提高输入的效率;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又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需要更高效的时间管理;于是又去学习我时间管理的课程了...
什么想学,结果什么啥也没抓到。这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程硕说: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
鲁迅说:一个人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点,既要翻译,又要作小说,还要作批评,并且也要作诗,这怎么弄得好呢?
猴子摘西瓜的故事,很多人从小都听过,光看猴子,觉得猴子很蠢,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做着同样蠢的事情。
同一段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对一个习惯或者思维方式进行刻意练习。
你也许会说?有那么多要学习的,等不了了啊。怎么能提高效率呢?
有,那就是利用时间的复利规律。
04 相信时间的复利
这张图,也许很多人都看过
假设1是平均值, 1.01相当于比平均多1%,加上持续的时间积累,会产生质变结果是37.8;
0.99,只是比平均值少1%,结果0.99的幂次方是0.38。
只是1%的差距,最后带来37.8,和0.38,千倍的差距。
什么意思呢?
在专注同一个目标的时候,比平均值多做1%,一年之后,比普通人多做38倍;比做的少的人,收获更多。
粥左罗在进入新媒体行业后,他只专注写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比别人多做一些,5年后,他用2000万全款买了套别墅。
你会说,哇哦,好棒啊,我也想能全款买套别墅。嘿,醒醒,你没有那多余大部分人的1%努力,别怪别人说你白日做梦。除非,你老子给你,那我无话可说。
不要小看, 每天进步的一点点;也不要因为看到收获太少而不做,相信时间的复利规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怎么能做到比别人多1%,这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05 建立奖励机制
电脑,只要把程序写好,在电力、空间充足以及散热条件良好情况下,可以不停工作。
但人的大脑不仅需要休息,还需要奖励。仅凭着一腔热血或者自我感动的坚持,会很容易放弃,即使知道坚持有多重要。
心理学有多巴胺激励理论,当一个事物引发自我兴奋和愉悦感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多巴胺,刺激大脑,然后产生幸福感和快乐感。多巴胺分泌过少,会导致人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无法感受到愉悦。
有两种方式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一是,坚持一件事情,并收到正反馈;而是在完成一个目标动作之后,给自己一个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先说说,正反馈。正反馈是,完成一件事情,收到外界的正向评价,比如发表一篇文章,受到很多人的点赞和正向评论,甚至收到金钱的肯定;比如学习一个知识,把知识讲述给我身边的朋友,朋友听懂了并赞同。
没错,建立正反馈前提就是,要有输出和分享,到外界接受他人的检验,检验你是否已经是知识的拥有者。
另外一种,在完成一件目标任务时,奖励自己做一件让自己有愉悦感的事情。
什么会引发我的兴奋和愉悦感?
看无脑的电视剧
看综艺节目
吃肯德基
去咖啡厅喝咖啡
去跟朋友见面
跑步30分钟
去旅游
学到一个新知识点
经过努力后
...
(现在真的就想到了这么多)
那么,就在今天完成1500字文之后,看个电影吧。弦崩的太紧,很容易断。适当的给自己奖赏,劳逸结合。
06 写在最后
上班时,每天只有在忙忙碌碌,才能感受到充实,一旦停下来莫名慌张,焦虑感就布满全身,占据着体内的每一根神经,就感觉踩在云端,仿佛就在做梦;身体上的疼痛又说,这就是真的。
2020年初,从公司离开之后,没急着找工作。因为,想到之前的状态,真的很害怕。
今年参加了一个写作营,喜欢两个人,一个是阿杰,一个是酉月十一。他们两个有共同点,勤学思辨,聪慧睿智,成熟稳重;他们的文字中都透漏着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淡然。
我喜欢这样的状态。路仍漫漫,吾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