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序言
6.个人领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这里所说的四个阶段是笔者自己从初步领悟到“问择原理”到最后抵达“缘显”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不包括自己之前“大我本体论”的弯路阶段。由于这个路径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经历之独特性,因此定然不具有普遍借鉴意义,这里呈现出来的目的是简述之前那个“简单答案”的由来,仅供读者参考。(以下提及的书名读者可以到“永恒之道”查阅,前期文章只是作者心路的记录,其中文字存有瑕疵,亦仅供参考。)
1)“答案Ⅰ”:受人择原理启发,提出“问择原理”。“自我能否永恒存在”这个问题永远只能来自当下存在的自我。——这就是那个答案,这个问题发出时,自我必然处于存在状态,永远不会有不存在的自我发出此问。没有这个问题,我不存在。有了这个问题,我存在。我存在就够了,没有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问题。在当下一问之外不存在问题,甚至可以说没有“存在”,我们回忆过去、恐惧未知、担心未来的发问,都在当下,而这个发问的当下,自我处于存在状态,只有这个当下,当下即永恒。发问时存在,不发问时不存在,永恒只有发问的当下存在。(形成于《问择原理》初期)
2)“答案Ⅱ”:“永恒”对应的不是时间轴上的主观意识,而是对应的一个“永远只能如此的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只有存在,不存在不存在,存在于发问当下显现,不问时不存在,发问来自主观意识,发问存在的主观意识当下存在,永远如此。”——问择达成的“自我永恒存在”并非指“自我成为了时间轴上永远不灭的存在物”,而是指“永远发生的只能是'问则在'这类情况”。(形成于《问择的实践》)
3)“答案Ⅲ”:先行悬置除“问”以外的一切,聚焦核心主体的、终极永恒的、根本存在的关切,得——问则在,不问没问题,永远如此,若非如此,便无此问。——之后居于永恒视角,反溯除“问”以外的一切,完成从出世法到世间法的心旅。体悟“答案就在问题里、出口就是入口、真相就在脚下”的真谛。(形成于本书“自我路径”梳理过程中)
4)“答案Ⅳ”:“临永恒一问之缘,现当下存在自我。”——求索“自我能否永恒存在”并非通过求证自我或存在是否具有永恒属性,而是要转变思路,看清自我、存在临此问而生,即求永恒时自我存在临缘而显。此答案确知、安心、甘心。较完整的感悟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发问则在,确知安心,不问无问,永远如此。一问永恒,顺世立心,必然反溯,入世甘心,若非如此,便无此问。临永恒缘,生当下我,平凡如露,数见不鲜,众缘之一,不足为奇”。(形成于本书“自我路径”西方哲学与东方佛法碰撞后,通过改造原始佛法缘起观而得)
总之,这个历程主要说的是从2016年《问择原理》初稿到《问择的实践》再到本书写作时,共有过四种对于答案的描述,展现了“自我永恒存在”答案的进阶产生过程,读者需要留意并体谅以上描述中仍保留了当时的“确凿”语气。从四个阶段答案可见,最终答案IV因范式不同而包容前三个描述,体现出一个很大的转念:并非我问永恒,而是问恒现我——“寻找永恒令我当下显现”。答案IV是目前作者达成的最终的答案,对其中蕴含的若干观念将在此书后续的部分中徐徐呈现,希望通过本书的抛砖引玉,能够使得更加简洁普适的路径被读者开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