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长要做教育观察者、教育引领者、教育回应者
实操流程
1.肢体语言先行+表达感受
吃西红柿炒鸡蛋的案例
爸爸和孩子一起到饭店吃饭,父子俩都特别爱吃西红柿炒鸡蛋,决定去饭店吃西红柿炒鸡蛋。到了饭店,点西红柿炒鸡蛋,服务员说没有这个菜,跟后厨的师傅商量看能否给做,因为可简单,服务员去问了以后来说:师傅说菜单上没有的没法下单,所以没法给做。于是父子俩就准备换一家吃。结果走到门口,服务员叫住爷俩,说:“不好意思,请付两块钱。”
爷俩一脸懵:什么也没吃,为啥要两块钱?服务员解释说,拆了两套一次性餐具,所以要收两块钱。父亲付了钱,带着孩子离开。
走不多远,孩子拉着爸爸说:“爸爸,咱们今天亏了,这啥也没吃呢,连口水也没喝,那水还烫着呢,白白给人家两块钱。”爸爸说:“没事儿,咱拆了人家的餐具,就得给人家钱呀。”
又走一会儿,孩子拉住爸爸不让走了,说:“不行,爸爸,咱们现在回去,咱不吃西红柿炒鸡蛋了,咱吃别的,要不那两块钱白花了。”
爸爸这时候意识到这个两块钱的事孩子一直还惦记着,并且为了不损失这两块钱,连最爱的西红柿炒鸡蛋也放弃吃了(这是教育观察者观察到问题)。爸爸这时候蹲下来,拉住孩子,给孩子说:“乖,你是不是觉得咱啥也没吃,白白给人家两块钱可亏,爸爸对这个事有不同的看法你愿意听不?(愿意)爸爸觉得这两块钱,已经实现了他的价值。通过这个两块钱,咱以后再去人家饭店,是不是就不会到那就先拆人家的餐具了,咱就会先问问有没有咱想吃的菜,然后再去拆餐具。如果没有发生这个事,咱以后要是去了饭店,人家那的餐具要是要20块钱、200块钱一套,咱给人家拆了,是不是损失更大?(教育引领者引领孩子)”孩子表示赞同。
爷俩换了一家饭店吃饭,到了饭店,爸爸去那就想拆人家的餐具(其实是有意这样做),孩子赶紧制止,“爸爸别慌拆呢,先问问有没有西红柿炒鸡蛋。”爸爸笑着说:“就是,爸爸刚说过就忘了。”(教育回应者)
任何发生的不好的事,遗憾的事,都要找到它积极的,正向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