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第一次作业素读批注之后,遇到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意识的再次进行素读批注。这,或者就是学习的作用吧!
在认真阅读了优秀作业,知道他们6000字作业的优秀之处,认真找出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和自己生活建立联系的联想、质疑、感受等,所以,再次看到语文书上的课文,在原来的解读上,会不自觉的试着加入这些新内容。
平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也会想:怎么让他们也能在批注中加入这些内容呢?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引领呢?
作业只有几次,但是教学实践每天都在进行,我想老师们布置作业的用心,或者就是通过一篇文章,带着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教材解读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程序,之后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我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学校之前带着进行了深度学习的实践,经常强调知识的前后勾连,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自己也没有更多的付诸实践。所以在听到李老师讲知识的稍后联系时候,没有特别陌生,区别是,在第二次提交过作业之后,我开始试着对讲解的课文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在周五的达标课上,就渗透了这部分内容。
《军神》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联系三年级讲过的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故事,我布置了鱼骨图的预习作业,并把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也写在鱼骨图上,这样学生在复述时就能做到不遗漏主要情节。联系五年级上册学到的创造性复述中合理增加情节,我设置了对于沃克医生各个时候具体想法的问题:“当看到病人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会想着什么?”,结合三年级提到的评价表格,所以我还设计的讲故事的五星评价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讲故事。同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每篇文章的课后题都有讲述故事,也有人物具体想法的引导。所以,这次也算是为之后的学习做个铺垫??
很期待之后的预习课程,每一次的学习,都在逐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