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在家人群里发了端午快乐,结果儿子回微信:该说“端午安康”。好吧,经儿子提醒,我想起:
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应当互祝"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日,
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
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水。
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祭祀的日子。
不是所有节日都该互祝快乐,如淸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我知道,也接受,可是,我还是想到端午节的快乐,曾经的快乐,并且想永远葆有这份快乐。
小时候的端午节,好吃,好玩,有趣,热闹!
早晨醒来,有个香包放在枕边,我们唤它“灵黄袋”,里面是艾草和雄黄等。是妈妈昨晚上连夜赶出来的,用家里的碎布头拼接而成,有做出菱角样子的,有小动物样的。又好看又好闻。把它当成宝贝,挂在胸前钮扣上,和小伙伴门去比一比炫耀一天,晚上睡觉时,把它挂在蚊帐钩上,那好闻的香味据说可以驱蚊辟邪,在那香味和安全之中带着笑意很快入睡。
早饭吃粽子,白米里夹着红豆,淡淡粽叶清香,蘸着白糖吃,美味极了。妈妈调制一小碗雄黄酒,在我们额间耳朵边点一点,就像点上一个朱砂痣,那是爱的印记。
有时还有好吃的绿豆糕,每人一块。小小一块,绿莹莹的外皮上典雅的图案,豆沙馅儿,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吃,绿豆沙红豆沙一点点在舌尖婉转糅合而后消失,吃得很慢怕吃完了就没有了。弟弟总是一口吃掉。然后还要,即使妈妈藏起来,他也能找到。
晚饭,总是到干妈家吃饭。吃饭的时候有红苋菜,有黄鳝,有蚕豆,必定有咸鸭蛋。干妈家那时候经常养鹅鸭,大白鹅下的蛋特别大,还不时有双黄蛋。总是把最大的鹅蛋鸭蛋留着腌制咸鸭蛋,小时候,我不吃蛋白,只吃咸鸭蛋蛋黄。爸爸负责帮我吃蛋白,把蛋黄剔出来给我,一个圆圆的红灿灿的小太阳,一个蛋黄可以吃一碗米饭。
端午有个热闹的节目——划龙舟。鼓声一响,就知道龙舟来了,于是跑到水边等着龙舟到河埠头打桩问安。那时,全村的人全来到河边,站在淘米洗菜的石阶上,等着龙舟靠近,插满漂亮红旗的龙舟五彩缤纷,饰以珍珠彩饰威武的龙头,珠光宝气的水晶宫里住着龙太子,靠近了,龙头会立起来点一下头作揖,然后退回去,打个弯再靠近作揖,如此三次。有时龙头立起来的动静很大,吓得靠近的娃娃哭喊起来。
龙王打桩的每个河埠头,都要随一个份子,包一个红包,叫龙船包,份子由端午当天和之后2天,跟在龙舟后面的“讨饭船”收。这个份子钱由队里出,送了份子回赠一条手帕,那手帕往往是在场的漂亮姑娘获得。我总是很羡慕得到手帕的人。龙尾上一面杏黄旗,一面写着“XXX村,凭吊屈原”。如果哪家和那个村有亲戚关系,就要送礼送红包,一坛黄酒,或者一箱啤酒。记得那年外婆村上划龙舟,妈妈叫我们留意,外婆村上的龙舟一到,立马回家报告,因为要放鞭炮搬酒送礼。
记忆中,我们村划过一次龙舟。爸爸是筹划者之一,小叔叔是划龙舟的精壮年之一。晚上,爸爸和村里的干部一起商讨,分工判活。做龙头要请师傅,请画工;插满龙舟的旗帜、花绒球由村里心灵手巧的妇女做;划龙舟的桨要整齐划一,而且都要楝树做桨。没有这么多楝树,就到附近村落去偷,偷来做龙舟桨的话,主人非但不计较,还很乐意。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作神圣的龙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尽到楝树之才吧。
端午前夕十来天,一边置办龙舟诸项事宜,一边训练队员划桨,8名划桨手加上一个敲锣一个打鼓,起码要组织三组调换着,万一谁有事可以顶上。白天大家要干农活,所以都在晚上练,划桨要有节奏,跟着鼓点划,敲锣打鼓的也一起练,端午前10天的样子,“卟隆嗵呛,卟隆嗵呛”的声音划破黑夜,整个村庄家家亮着灯,孩子们窜来窜去,欢声笑语。
龙舟划到端午后两天,之后就是谢龙王,祭祀之后烧掉龙头,寓意是让龙腾云升天。余下的船桨,彩旗,饰品等平均分好,全村抓阄分配。我家抓阄分到一支船桨,还有几面彩旗。那彩旗飘扬在我家有一年多。
最热闹的是喝龙王酒。将划龙船收到的龙船包除去扎龙舟的费用,多余的钱全村大摆酒宴,全村老幼都来吃龙王酒,那是村里最大规模的宴席,在外地工作的、学习的都被叫回来,酒桌放在室外,村庄的主干道上,大家伙有说有笑,收到的酒本就很多,尽情喝,喝到又是笑又是唱。沈从文笔下云南“金满斗会”,附近百姓聚在一起,酒桌摆在村寨口,传歌吟唱,如龙吟凤哕。记忆中童年村上的龙王酒同样“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般沸反盈天。
这样的热闹只留在记忆中了,如今,到哪里去组织村民划起来呢?
端午祭,祭奠是为了更精彩地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