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听《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几本书同时在看在听,收获往往不是很大,这也算我的毛病之一,暂时还改不掉,真正有收获的是精读慢看做笔记。在听此书的时候,听到一个:“受害者天堂”,很奇怪的提法,听了案例有些了然。
受害者天堂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受害者天堂是聚集了同样想法的受害者的集中地,这些受害者都有怎样的特征?
孩子没学好,父母问起来,就会说,不是我不好好学,是老师讲得不好;
任务没完成受到上司的质问,就会说,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客户太变态。
为了求关注,经常希望生病之后希望有人会看望他一样。他们在这个舒适区里,陷入了无尽的情感黑洞。
女孩子知道假装无助会获得男生的帮忙,很早学会了在楼下面假装弱不禁风,让男人帮忙提热水瓶或者行李上楼。
受害者像祥林嫂一样倾诉和编故事,编久了就把自己编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他生活在一个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老师不好的世界里。浸泡其中,慢慢习惯,然后沉浸,开始分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式?
安全感是人人都追逐的东西或状态,很多人也因此成了安全感的奴隶。有什么特征?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他人的。追求安全感没错,人之本能,但它的前提是内心真正的强大。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先想到甩锅。
(未完待续)